基于算用结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张瑜
[导读] 计算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模块,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枯燥繁琐的计算学习削弱了学生的计算热情,影响对计算本质的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更注重实际运用,倡导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计算算理和定理,感受计算的应用价值。为此,数学教师要探讨算用结合的计算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张瑜   广元市实验小学校  628000
【摘要】计算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模块,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枯燥繁琐的计算学习削弱了学生的计算热情,影响对计算本质的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更注重实际运用,倡导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计算算理和定理,感受计算的应用价值。为此,数学教师要探讨算用结合的计算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用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29-01

        “算用结合“顾名思义就是计算和应用结合在一起,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应用之中。众所周知,计算是在生活生产中为满足实际需要而产生的,若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就不会有计算,因此,算用结合的提出符合计算教学的本质,能够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计算算理、感悟计算价值、提高计算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探讨。
        一、创设情境,以需引算
        计算教学一般要经过提炼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巩固算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提炼算式这一环节一带而过,而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后三个环节中。其实不然,提炼算式是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计算的重要途径,是计算必要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明白计算的意义才能激发出计算动机,从而积极主动探索算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炼算式。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公交车上原有23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同时又有7人上车。让学生根据这一生活情境提问题,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提出了许多加减问题,如下去15人后车上有多少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等。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很快他们就得到23-15+7的加减混合算式。这样学生会明白任何一个算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赋予算式以灵魂,为后续学生探究运算顺序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和情境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情境,使计算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中,激趣的同时,还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二、深化算理,以用促算
        算理是计算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计算的理论参考,传统的算理教学教师习惯就算理讲算理,脱离算理的实际意义,导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流于表层,不能把握算理的外延和内涵,影响计算效果。算用结合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算理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算理的来龙去脉,体会计算的作用,从而获得对算理的有效理解。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计算算理,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在利用情境“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6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列出算式,一种是先求出一套校服的价钱,再求出6套校服的价钱,列式为(35+25)x6。另一种是先求出6件上衣的价钱,再求出6条裤子的价钱,最后相加得出6套校服的价钱,列式为35x6+25x6.因为算出的都是6套校服的价钱,因而两个算式相等,即(35+25)x6=35x6+25x6.由此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这样的计算教学避免了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将单一的算式寓于丰富的情境中,使抽象的算理变得易于理解,赋予计算活的灵魂,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算理,能够建立对算理的有效理解,从而深化课堂功效。
        三、步入生活,以用固算
        计算的目的是服务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计算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在学生熟练掌握算理算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应用中使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计算教学的特点尽可能地挖掘与生活相关的素材,精心设计练习,以用固算。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后,可以让学生解决这样一道生活问题:商店运来12箱洗衣粉,每箱25袋,如果每袋洗衣粉卖4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得出两种算法。一种是先求出12箱一共有多少袋洗衣粉,再求出12箱洗衣粉的价钱。列式为(12x25)x4第二种先求每箱洗衣粉的价钱,再求出12箱洗衣粉的价钱,列式为12x(25x4)。这样不仅巩固了乘法结合律,还发散思维,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基于算用结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枯燥性、单调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原始的、生活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计算教学的实效,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艳平.浅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J].中华少年,2019(36):296+298.
[2]何栋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1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