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陆莉欣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陆莉欣
[导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基本体现,关系到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打牢了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陆莉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中心小学  532709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基本体现,关系到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打牢了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28-01

        引言
        在阅读有效性上语文阅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即无意识的阅读与有意识地阅读,前者代表人的阅读行为只是对课文文字进行观看、复述,并没有动用思维去理解文字所表达的信息,因此无意识阅读并不能让人掌握课文内涵;有意识阅读的表现则完全相反,代表人掌握了课文内涵,且内涵已深入内心。
        一、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有了一个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好像在海上航行有了指南针一样,我们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古代开始,就开始讲究读书的方法,韩愈倡导读书要精读,要细心地钻研,苏东坡强调读书要“八面玲珑”,要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阅读面。阅读是有很多技巧的,有很多古人总结的阅读方法,也有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的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篇课文时。我就细心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面对写景类的文章,应该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是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作者在描绘景物时一定是景物的姿态、色彩等,我们需要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全局的印象。第二要明确写景的顺序,有的是按照空间,有的是按照时间,要抓住线索就可以迅速地找到文章的脉络,在这篇课文中明显运用的是观察的先后顺序,先是全景,后来是洞内的景色,呈现了几个空间。第三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赞颂还是批判,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都应该有所判断。
        二、拓展训练,将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
        语文课堂虽然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渠道,但是阅读积累只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读,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积累语文知识,分析阅读中发生的事件并进行思考从而得到启发,丰富学生的思想阅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学会表达自己。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大胆进行想象,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同时,教师也要将阅读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添上丰富多彩的一笔。



        三、扭转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要扭转教师观念。建议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强调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列举案例让教师意识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上的问题,促使教师出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扭转教学观念。其次,在教师观念扭转完成后,教学模式应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其中“人”是指学生,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上,自身则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来开展工作。这种教学模式将给予小学生语文阅读时的主动空间,使他们能够对课文进行思考,思考的成果自然会进入小学生内心,从而提升阅读深度。阅读成果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能够对小学生的情感等进行陶冶,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某教师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阅读过程中先让小学生自行对课文进行默读,并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随后再组织小学生对课文进行统一阅读,指导小学生将自身所想代入到阅读中,认真观察课文的文字表述,由此检验自身所想是否正确、深入,小学生对此表现积极,说明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生词,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通过阅读知道了典故,还需要学生能够将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一点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丰富课堂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应用,提供多种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文功底,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语文功底,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有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画报设计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所理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猴子种果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学生自主选择或者是学号或者是座位顺序分为几组,让学生分别去扮演《猴子种果树》中的猴子、乌鸦、喜鹊以及杜鹃等角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要扮演的角色,深入地理解文章中自己饰演角色的性格、语态等,然后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等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内互评,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进行评价。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文章中的各个人物特点,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并且也能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
        如果小学生都能够开展有意识阅读,则代表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但现实情况中,许多小学生都是在进行无意识阅读,说明教学有效性低。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开展有意识阅读行为,是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朝.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51): 51.
[2]陈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88+90.
[3]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