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梁敏
[导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促进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赋予课堂以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喜欢上语文课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及思维能力。

梁敏   广西梧州岑溪市糯垌镇平炉小学  543200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促进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赋予课堂以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喜欢上语文课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22-02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快乐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完成课上作业的同时能够对自然保持热爱,这样整体教学质量就会获得明显的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课外拓展活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拓展课外活动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小学生天性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对于学到的知识很难掌握牢固,如果老师还是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法一味灌输知识给学生,根本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的爱好,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时还能积极踊跃地发言,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拓展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往往都是被迫接受课堂知识,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失去了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接受学习知识,还能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此外,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拓展课外活动可助于老师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可以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项目,而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爱好,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的特长。
        二、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策略
        (一)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语文是获取汉语语言学习的主要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条件。由于小学语文课时有限,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定期选择一个时间段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讲述,加深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印象。在学习课文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布置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问题。例如,学习《动物过冬》时,可以给学生安排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任务,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和同学分享其如何过冬。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知识积累增多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阅读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真正让阅读变成一种能力,让学生把语言的学习变成一种学习的内在需要,让学生爱上表达,因此,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反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模式成为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于大自然天生有种亲切感,如果能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过程与亲近自然的过程结合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语文课本的基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出去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户外走一走,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只要教师引导功能发挥得好,学生会不自主地进入倾听模式,并逐渐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家后会自主要求家长购买相关的文学书籍,在家潜心阅读,基本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这样的课外活动内容不仅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放松,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会积极主动地设想下一次课外活动的内容,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根据课文内容拓展课外主题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紧紧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加之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鉴于此,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学习。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收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和描写大好河山的诗歌与古诗词等资料,让学生掌握我国山河的壮观和奇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教师课下布置了“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补助感恩的闪光点,在与父母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感恩教育。
        (三)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原则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因此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合,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可根据学科的特性组织一些较为符合的竞赛活动,如作文竞赛、写字竞赛、朗读比赛等,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和基础不牢的现象比较严重,老师可在每一单元教学完后,组织开展识字游戏或者默写比赛,让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或者生词默写并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增加竞赛色彩,改变了以往单纯反复记忆枯燥的方法,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朗读质量差的现象,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将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能培养出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比赛中学生互相竞争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朗读能力会有效提升。
        (四)开展实践活动,感悟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没有趣味,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是表面的,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外知识的积累受到阻碍。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在写作过程中就没有足够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生搬硬套、构造虚假的故事,没有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缺乏真实的感知和体会。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感悟生活中的真实情感,避免千篇一律的写作情况。学生的情感体会能够得到提升,生活阅历会增加,能够学会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质量上大下功夫,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参与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焕发活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蒙光雷.论如何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育:下,2014.
[2]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
[3]张莹.探究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