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田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田芳
[导读]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小学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语文也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语文文化素养从小学抓起很重要,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科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并不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还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读书有利于培养个人气质,多看书有利于提高个人情商。语文对我们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我们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

田芳   湖北恩施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445000
【摘要】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小学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语文也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语文文化素养从小学抓起很重要,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科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并不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还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读书有利于培养个人气质,多看书有利于提高个人情商。语文对我们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我们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48-01

        引言
        在我国小学教学中,语文科目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知识内容中包含了较多的文化内容,更体现了我国多年的悠久历史,更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我国的进步与发展历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也明确提出,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建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与个性化性格共同进行培养,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以下内容为教师探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语文素养要求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也要关注到这一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对此,要求教师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来进行,而是要给他们留出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这才是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
        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时,在初读过后,进入再读阶段,教师可以提出: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哪位同学可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问题,他们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多加思考,而不是盲目地一行一行看过去。很多学生在面对一项问题时,常常会依赖教师,希望从教师处得到提示以及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会发现,这一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顺利解答问题,理解阅读内容等,而且看起来对这些知识也已经掌握得非常透彻了,但是一旦没有教师的引导,即使同样的问题,学生也很难回答出来。如果对问题稍加变化,那么情况会更糟糕,这就是学生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思维带来的弊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在平时及时记录课堂听课中不理解的部分在下课可以和同学交流或者请教教师,这属于学习行为习惯。此外还有思考习惯,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提问,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思维都能处于活跃状态。如此便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重视实践环节,锻炼综合能力
        教师要对实践环节做到重视,使学生与生活进行连接,适应多变的环境,形成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来展现当时的场景,学生也在电视上看到类似的科普节目,教师在授课结束后,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安全前提下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者在图书馆中寻找相关的资料,使之从多角度去看待太空中的现象。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学生也饱含热情地参与进来,使作文的内容丰富,也有着一定的严谨性,学生感受到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又或者,在学习《荷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周末的时间走入自然,去尝试以动植物的角度来感受,教师随之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写出小鱼做的梦是什么?这样,低段学生通过亲历而打开想象的空间去完成练习,语文素养逐渐形成。
        三、巧用课外阅读,丰富授课资源
        新时期下,教师通过网络来延伸课堂的范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更为丰富,不再依赖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感受语文的魅力,愿意从书中来获得情感的需求,才能使作文突显活力和立体感。教师要结合中低段学生在成长中的规律,针对书本中阅读内容短小且适合其注意力的情况,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的文章时要避免篇幅长或文字过多的文章,而是寻找浅显的内容,让学生一看便懂,还能向同学讲述其中有趣的部分,锻炼交际的能力。
        例如,阅读完《伊索寓言》后,教师邀请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复述,那么学生必然先回顾阅读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才能完整且带着逻辑性地完成复述,同时融入自身的情感。学生在复述完毕后会提出自身的见解,为后续的续写和扩写等埋下伏笔,使之语库资源得到丰富,促进其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学科,而是一个感性的,缺乏评判标准的学科。同时文化素养也是抽象的,难以琢磨的,但是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必要的。语文文化素养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之外,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气质。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案撰写、公司宣传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国正.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山西青年,2020(07):152-153.
[2]杨文惠.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218.
[3]王姗姗.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7):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