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返校复学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李庆梅
[导读] 疫情后,返校复学,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全面摸清学情,检测线上教学效果,有效开展补偿教学,但杜绝加重作业负担。

李庆梅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中学  陕西  榆林  719208
【摘要】疫情后,返校复学,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全面摸清学情,检测线上教学效果,有效开展补偿教学,但杜绝加重作业负担。
【关键词】复学、线下、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21-01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举国上下期盼的返校复学终于设定了时间表,学生们迎来了不同寻常的开学季。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成为所有师生返校复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面摸清学生学情,检验线上教学效果
        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方案以开展线上教学,这是延期开学期间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应急之策,减少了新冠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缺点的出现,师生之间不能随时随地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显得相对匮乏;教师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尚不到位;缺失客观存在的教材设施,对学生个性化事件发生的处理不够灵活;短缺了传统课上的现场感,扩大了距离感;课上氛围调节不足,纪律管理不够严格;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易受干扰,学习质量控制有难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峻。因此,落实学情,检验线上教育效果显得尤为必要。在这种特殊时期,老师对教学课程筛选、梳理,经过课业检查、问卷调查、单独交流、练习布置等成果测验工作把控学习质量。学业检测是主要方式,依照以上检查结果,快速进行学情探究,找到学生问题的靶向,对症下药,缩小学生学习掌握理论和实践落实的距离。同时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统筹兼顾学生整体结构,又要对部分学生纠正帮助,找到问题所在源头,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让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力,全面打造知识网,缺遗补漏,为补偿教学打好基础。



        二、有效开展补偿教学,弥补线上教学短板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指示内容,做好问题发现,查漏补缺工作,重点要抓好复习和学习两个方面,一边踏实复习,一边传授新知,在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得巩固知识的前提下,再跟进新课程讲习,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补偿办法。由于空间和时间的不便,线上教学活动受到了桎梏,往往是老师喋喋不休,学生却吸收甚少,在这种“老师光讲,学生光听”的模式中,学生缺少实践操作,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更要加大训练力度。
        对于学生们广泛存在的问题,要针对性备课,在课堂上利用不多的课时集中攻克,强化同类问题出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少量学生存在的部分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例如:回看平台线上授课、教学影像,加强知识记忆,主动复习,不断反复,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要以薄弱点为突破口,利用学生自习及课后的闲余时间进行个性化问题指导,避免错题重复出现。同时通过辅导,使得学生对步骤内容能清晰解释说明,彻底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源头理解掌握知识。
        三、坚持高效补偿,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要在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从坚决杜绝课堂教学中的“唯恐说不会”“唯讲是听”这一现象出发,提倡说练结合,克服盲目的练习,讲究短小精炼的培养训练。针对训练的对象,注重系统性、扩展性、立体化、情景度和限时性。坚决反对“填鸭式”“强制灌输式”的被动教学和题海式练习,布置繁重无效性的课后作业,疯狂地挤占课余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把握好学生的作业量及完成度,及时安排课后拓展补充。秉持着学无止境的态度,研究学生在课上及课后学习的情况,分析其学习情况后,及时反馈,后续跟进服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线上连线因材施教,对学生独特的思路、想法,难以搞懂的疑难点、重点内容予以讲解,利用微课、课后问题直播等方式对问题进行答疑,加强薄弱环节,全面解决学业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