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尹艳
[导读]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实现“可视化思维”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思维可视化技术利用图示可以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有利于教师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尹艳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盛中学  655504
【摘要】“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实现“可视化思维”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思维可视化技术利用图示可以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有利于教师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化学解题中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88-01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全新教学理念深入落实,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师深入研究分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采取恰当教学方式,激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观察体验中感受化学知识的生成演变过程,进而增进问题理解,提升教学效率。
        一、思维可视化在解题中应用的意义
        (一)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阶段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变化过程,学生往往是不能理解的,在解题过程中无法理清整个变化过程,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一遇到此类题型便望题色变,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将这些抽象过程以图示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二)化无序为有序
        对于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学生在解题时会显得手忙脚乱,毫无章法可言,反映出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缺乏思维逻辑,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我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解题逻辑思维,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化无序为有序,清楚地知道我该怎么做,如何去做。而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便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逻辑,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二、思维可视化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想象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想象思维,激发主动问题探究意识。要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和教学资源实际,精心设计出有利于知识深化解决的开放式问题内容。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知识探究了解欲望,并以更积极心态投入自主学习中,实现理想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燃烧及其利用》时,为增进学生对燃烧条件知识点理解,课堂上教师首先创设出了一个问题导学情境:首先把一块厚棉布放到75%的酒精溶液中进行浸泡,2分钟后把完全湿透的棉布取出并展开。接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中点燃。


等到火焰完全熄灭后,教师再拿出棉布进行展示,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棉布并没有被烧毁。教师顺势提问:同学们,厚棉布是一种可燃物,可是在酒精火焰中为什么完好无损呢?真是太神奇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富有悬念的问题铺设下积极展开问题思考,产生了主动实验感受意识。增强了深入探究问题现象欲望,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学习变得充分悬念,充满情趣。为进一步展开问题拓展,提升教学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新知识点的教学
        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往往会觉得初中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难度较低。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新知识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理解和接收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对于刚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理解和区分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如果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先绘制一个大概的知识架构图,让学生按照从前所学知识进行填空、补充、添加。这样,学生在填空过程中既能复习过去的知识点,又能查漏补缺,筛选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后期,教师再指导学生一步步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完成新知识的初步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成绩。
        (三)多种方式展示,丰富学生的能力
        课堂展示是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通过课堂展示也能够直观地呈现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缺少了展示,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才拿出来做展示,生成空间较小的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展示要形成集体参与效应,展示不是看表演,要体现互动。展示的形式有多种,比如家庭趣味实验的展示,像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又如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在学完《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元后组织学生绘制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并且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加以讲解,如此这部分知识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往往是“我知道”到“我会用”之间缺乏这种能力而无法实现这样的跨越,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于学生而言,面对一些复杂、抽象的题目可以将其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内容,这便是一种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陶茂荣.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能[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7):48.
[2]洪霞.利用初中化学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 (08):86-87.
[3]黄鑫,王海静.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