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 庞延强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庞延强
[导读] 新课改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高效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及理解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

庞延强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分界小学
【摘要】新课改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高效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及理解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7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对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情境教学方式,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让小学生沉浸到数学学习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被有趣的事吸引注意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促进教学趣味性提升,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沉浸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可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可抓住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辨别运算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课程需求具有为数学思维的运用以及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直观展现出来,使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明显降低,帮助小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采用提问及情境再现方式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较好地掌握,实现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一)采取故事再现方式实施情境教学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儿童故事或动画片等资料,并对其进行整合加工,提高故事内容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故事再现讲解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学生直接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可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通过故事再现方式实施情境教学能加深小学生对此部分数学知识的印象,能明显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认识时间课时为例,教师可先让小学生观察钟表,可请两名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钟表的特点等内容,再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发言,并详细介绍钟表,如有四个长短不一的指针及指针代表的含义等。数学教师可讲述钟表里的故事,并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及闹针等,引导学生结合各指针的特点进行对话,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钟表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对时钟及整时的含义有较好的了解。教师需安排学生围绕时间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可利用肢体语言模拟钟表走动,重点讲解特殊时间点,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时间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需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色彩丰富的动画及图片资料,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展开,创设趣味数学教学情境,将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活跃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时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小学生,使小学生对长方体、球以及正方体、圆柱体等有较好的掌握,鼓励学生举例三角形物品,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如可展示交通标志牌图片等。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圆形及长方形物品的图片,使学生对常见物体形状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三)采用游戏法实施情境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所学数学内容,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需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内容及时间,尽量确保游戏规则的合理性,将学生们带入到情境中,并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以100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将十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在纸条上写上十以内的数字,并让小组内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开始,按顺时针传递给第二位学生,要求第二位学生将两个纸条数字相加求和,然后再传递给第三位学生,要求第三位学生则需将三个纸条上的数字相加求和,以此循环下去,最后一位学生则需计算十个纸条相加的和。在结束一轮游戏后,教师可再让小组随机写数字,让学生写二十以内的数字,若数字相加超过一百则,可重新从下一位学生重新开始。
        三、总结
        综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认识到情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故事再现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游戏法实施情境教学,有效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颖.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J].新课程(上),2019(09):130.
[2]李娟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8 (06):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