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赵彬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基于此,本文章对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赵彬   吉林省延吉市十二中学 133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基于此,本文章对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07-01

        引言
        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有效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初中生在与教师的有效交流中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有误区等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培养与教育通常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生位于初中时期,其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家长与教师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该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走上歧路,学生一旦走错,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些年,中学生犯罪或自杀的事件不断发生,因此,教师需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只有具备健康心理,才能形成良好品德。基于此,教师需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不仅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还需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关注高素质人才,对中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学生成为有助于民族兴盛、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课堂互动,在融洽氛围中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需要两大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仅仅是自己讲、自己说,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互动需求,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这也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例如,教师在讲《坚持宪法至上》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法官”活动,在线上组织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让学生切实感受宪法的权威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并尽可能多的与学生展开互动,以此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从而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延伸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合作
        为了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全面,教师需要将学习内容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中,同时还要积极拓展相应的内容,不断丰富当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实践内容。不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与挖掘,从而找到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例如,在当前“时政进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的开探讨,搜集现代一些视频和新闻图片以及典型案例,加强相关内容的理解,以此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开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感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游戏活动,加深学生法律意识
        在做好教学素材选择及法律情境的创设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利用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对法律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从公民应该知晓的基本法律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了解的各项法律法规出发,选择一则为学生创设对应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学生来扮演违法者、受害者、法官或者其他执法人员等,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这类游戏活动往往趣味性更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加了对我国法律的了解,提高了个人的法律意识。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了一个游戏。让班内的一名学生扮演“奸商”,一名学生扮演“消费者”,再有一名学生扮演“执法人员”。教师向学生提出“奸商卖给顾客劣质产品或缺斤少两商品”的主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表演,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法律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这个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有的学生为了扮演好“消费者”及“执法人员”的角色,通过教材及网络搜索学习了有关消费法的内容,这使他们的表演更为真实和生动。而其他学生通过观看表演,了解了在购物中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以及在遇到该类问题时要如何处理。此外,这一教学方式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班级内笑声朗朗,大家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法律知识,培养了法律意识。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事实上,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掌控好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有趣、有料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辛钦.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方法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28-129.
[2]高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S2):15-16.
[3]沈小丽.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9(3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