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易荣红
[导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就是随着新课改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地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效,这也是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受到语文教育者极大关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路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易荣红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465150
【摘要】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就是随着新课改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地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效,这也是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受到语文教育者极大关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路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97-01

        引言
        阅读是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时间等限制,学生早已失去了阅读的初衷,往往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缺乏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而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为高中语文阅读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向,借助群文阅读的优势,可以连点成线,聚焦多元阅读方式,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一、群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对于文章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通过群文阅读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学生可以更近距离地触碰到文章当中的结构之美和文藻之美,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当学生逐渐习惯于文章当中的结构之美和文藻之美,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和创造,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文章当中的结构之美和文藻之美融入到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去,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春天”为主题的阅读上,教师向学生推荐了林斤澜的《春天》、毕淑敏的《春天是一点点花开》以及陈荣力的《江南的春天》,可以发现在后续的写作练习当中有部分学生明显将文章当中的结构之美和文藻之美融入到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去。在林斤澜的《春天》当中有这么一段话,“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就有学生在写作中这样写道“哪里有什么烦恼,不过是上学、放学、背起书包、挺直腰背、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春天”,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说明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模仿经典语句融入自己的写作文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保证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在高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的情况下,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内文章的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是杯水车薪,仅靠课堂单篇文本的阅读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更谈不上训练并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2017年课程标准再次重点强调了阅读对于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应该就是阅读。以课内辐射课外的群文阅读包含整本书阅读、相关主题下的若干单篇阅读、以某一热点新闻为中心而收集多方评论文章的群文阅读、畅销书籍及相关评论的群文阅读、微信等阅读平台上的相关热门文章的群文阅读等形式。要充分实现阅读内容、阅读材料的多元化。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浸润并获得精神滋养。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理论认为,在学校情境中,促使学生进步的内在推动力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并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三、巧设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教学问题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提升,还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与互动。而且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还能够更加细致地去阅读文章,体会文章的内涵。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当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章,讲得都是深入到敌人内部的故事,但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和故事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学生不难看出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差异。在让学生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目的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当中进行分析和思考。烛之武是因为能够看清秦国的利益,并分析了秦国的未来发展,以及让秦国认识到了郑国存在的重要价值,所以才保留住了郑国。而荆轲在刺杀秦王时,由于自己的同伴过于胆小,导致秦王对荆轲此次前来的目的产生了怀疑。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荆轲在刺杀秦王的过程当中不够果断,存在有很大的侥幸心理。起初他并不想杀掉秦王,而是想将秦王作为人质,接着他又想暗杀秦王,这种犹豫不决使得他错失了最好的刺杀机会,最终导致了任务的失败。
        结束语
        总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对于阅读理解是系统化、套路化地去进行学习和理解,对于阅读理解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团体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和改进,使阅读教学工作能够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使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2019(30):132-133.
[2]石婕.论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效率课堂[J].中华少年,2019(30):224.
[3]刘婷.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J].作家天地,2019(19):69-70.
本系列稿件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阅读任务群教学研究”(2020YB1333)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