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邵芬
[导读]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的教学问题,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化,学生的信息知识掌握层次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尽早发现此种不良现象,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为学生创建更佳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邵芬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  678014
【摘要】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的教学问题,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化,学生的信息知识掌握层次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尽早发现此种不良现象,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为学生创建更佳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生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92-01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与一般的文化课区分开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创造力。教师要了解初中生的性格、思想的特点,由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教师就需要将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调整,有效应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利用游戏教学的途径,帮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提升创造力的机会。学生能短时间内将信息技术知识有效掌握,实现自我的发展进步。
        一、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在当前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填鸭式”与“灌输式”这两大传统应试化教学模式仍旧大行其道,部分教师还是喜欢坚持沿用,并且不愿做出相应的创新与调整。这种教学体系影响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障,在机械化的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开拓思维、激发主动探究意识,导致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沉闷无比,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也只能是“一纸空谈”。
        1.2学生学习层次差异
        初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学任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用有限的精力对学生实施单一的教学方式,以统一任务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助,完全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不同能力的学生出现“两头”分化的不良现象。教师应尽早注意到这一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加以纠正,以此完善学生的综合信息水平,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1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加强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因为创造力的发展是需要初中生自己去完成的。教师要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度。


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小操作比赛,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并及时反映学习情况。在进行Excel表格应用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名称、性别,看看谁的速度最快,以及了解他们所应用的不同方法。课堂教学期间加强师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阶段,有兴趣发展的基本意识,学习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新的思路,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如今的新媒体应用来帮助学生,比如,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利用微信或者QQ的方式,将课堂上要用到的课件、课程素材以及相关的材料等制作成图片视频的形式,并配上自己编辑的文字概述发给学生,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调;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有了充分准备后,课上也能够有更多时间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拓学生思维的方式来达成。比如,教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条鱼,学生必然会有五花八门的想法,有的用两条曲线直接构成鱼的身体,有的用两个圆重叠的部分当做鱼的轮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会更多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核心素养。
        2.3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探究欲望与实际应用能力无疑是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较好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应当以生为本,全面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加强与学生针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问题的交流与互动。举例说明,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一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近年来一些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造成社会影响力极差的几个经典案例,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与交流。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教学课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研究。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以及观点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与沟通,让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活跃,彻底由传统模式的“一言堂”教学完美转变为“师生互动”式的先进化授课模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学习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通过各种讨论、辩论与争论对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方向能够产生自己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结束语
        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期间,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将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信心素养。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与实践,总结课程教学经验,改进课程教学策略,按计划目标进行教学策略应用,学生积极探究课程知识内容,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启迪,完成自主创新的目标,提升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永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161-162.
[2]姜丽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8 (42):89.
[3]刘若卉.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06 (07):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