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杨月娇
[导读]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情绪和积极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就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

杨月娇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四小学
【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情绪和积极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就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27-0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老师需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科学合理的进行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展数学教学,树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丰富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及时的帮助并指导学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并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去更加快速地开展数学学习。老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当中的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来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到学生面前,这样可以让学生去快速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方便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找到数学学习当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这样会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作为当前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目前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课堂。鉴于小学数学中需要记忆概念、公式等,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课堂学习的兴趣。


教师首先可以将故事性情境导入课堂,将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要求学生记忆“九九乘法表”时,教师可以分组开展比赛,并对比赛中得到第一名的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比赛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融入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最终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四、增强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主要以“黑板粉笔”的灌输教学模式为主,一节课全程讲述知识点,穿插习题的练习,忽略学生自主思考和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扎实,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下降,在课上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打瞌睡的现象,对于数学产生抵触心理。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在新课标下提出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直接经验。这样子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学习可以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赛、个人赛和班级赛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数学比赛中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点,培养团队精神。教师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五、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地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本忠.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79-80.
[2]豆霞霞.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1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