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一点思考 李丹丽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李丹丽
[导读]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所接触的知识、教学内容、性格特点、思维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且学生会经历几次升学,其中小升初是学生第一次升学,做好小初之间的教学衔接是中小学师生都应共同努力的,虽然两个处于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但是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与初中教师都应该重视起衔接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李丹丽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  441600
【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所接触的知识、教学内容、性格特点、思维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且学生会经历几次升学,其中小升初是学生第一次升学,做好小初之间的教学衔接是中小学师生都应共同努力的,虽然两个处于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但是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与初中教师都应该重视起衔接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便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基于此,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小学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24-01

        引言
        小升初既是对学生能否接受初中更快节奏、更难学习内容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检验。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过渡到初中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衔接,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
        一、熟知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衔接内容
        (一)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从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
        数是学生接触到的最初的数学知识,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再到代数运算,知识难度也是在一点点增加的。在“简易方程”一课中,便提到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便是算术运算向代数运算的一个过渡点,让学生能够由原来的纯数字数学认识,向着全面化的代数数学认识转变。而在六年级“负数”“比例”的教学当中,学生也开始逐渐接触有理数和“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内容,为初中时期进行函数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习惯初中时期的知识雏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今后的数学学习。而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更要以这些基础雏形作为开展深入教学的敲门砖,以点扩面,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如在正比例函数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以小学时期的正反比例内容作为课前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正反比例内容的方式来引入函数的内容,以旧知引出新知,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从简单、直观的实验几何转变为复杂、抽象的论证几何
        中学、小学数学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数学图形和数理方面的教学探研,在教学中传达给学生这些实验几何结果背后的科学、充分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结论的必然性和数学的精确性。三个学段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均涉及数形结合、抽象变换的内容,需要教师在小学教学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五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就涉及用字母表示的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这实际上可以看成一种典型的乘法分配法几何模型,其中的字母符号表示面积计算则是乘法分配定律,与七年级“合并类似元素”中的内容相衔接。
        (三)以统计为主、概率为辅到概率、统计基本均等
        义务教育数学教材里编排的统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并注重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将“不确定现象的描述”后移,降低了概率教学的要求,概率的学习主要安排在初中阶段。但是概率的内容涉及了统计的知识,先做统计,之后汇总进行概率的计算,统计便是概率知识教学的前提,虽然在小学阶段并未真正讲解概率的知识,但是也为初中时期的概率教学打好了根基。
        二、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表达的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题思路、困难疑惑等向他人进行口头叙述或书面展示的能力,是学生与他人进行数学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通俗地讲,说得清楚的一定是理解的,理解的却不一定表达清晰、准确和到位。初中教师最有感触的便是,在学习七上6.4线段和差的时候,如例2这样求线段的长度,很大一部分学生知道答案,也知道如何求解算式,却不会写格式,可能和非智力因素有关,但肯定也同表达能力有一定联系。小学教师多训练些体现思维严密性和逻辑性的题型,小学中高段的数学广场(鸽巢问题、找次品)就是个不错的训练场地。先口头阐述观点,再利用直观图,流程图或者枚举法,配以简洁的文字,逐渐在教师引导下将思维呈现。初中教师则在初步接触几何语言的时候,多给予模板的示范和强化,为七下第一章平行线以及八九年级各种几何证明严格规范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在思维方面对学习反证法也是一份细水长流式的准备。而在学习概念或代数方面的知识时,可能还要普通语言数学化,数学语言普通化,更能揭示本质属性,加深理解。
        (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流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侧重点是对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呈现,而中学数学的教学则比较抽象。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常设计数学教学示范和直观形象观察,也更经常地使用实验操作;中学的数学活动一般按照“问题情况—建立模型—解释解决—应用扩展”的研究方法进行,重点是创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相对较快的教学速度。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流,能够感受和学习彼此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中学数学教师高效而严谨的教学风格,同小学数学教师精湛而生动的教学方式,相互间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师要立足当下,登高望远,知晓学生学习的下一站,瞻前顾后,胸怀大局,帮助学生向着诗和远方出发前行。相信在双方的齐心合力下,从学生的实际困惑出发,不断改进完善,前行之路必定不是一条难攻克的“蜀道”。
参考文献
[1]曲贵彬.中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衔接[J].黑河教育,2019(02):54-55.
[2]王瑞琪,吴峰.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有效衔接[J].新课程(下),2019(01):74.
[3]谢述霞.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9(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