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研究 李黎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李黎
[导读] 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其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所以受到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提升效果。作为教师来说其应当遵守学生的这种差异,最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培养,合理的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全面的满足学生的实际提高要求。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化会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

李黎    南江县赤溪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  南江  635600
【摘要】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其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所以受到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提升效果。作为教师来说其应当遵守学生的这种差异,最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培养,合理的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全面的满足学生的实际提高要求。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化会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用分层教学方式,综合的保证其实际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认知;发展;差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21-01

        引言:当代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同时有计划的影响学生行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化与群体差异化存在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关注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实际差异化,并且在整体的开展上应当科学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此一来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能力提升,最大程度的使其可以满足具体发展需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综合的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1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思维认知
        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其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会存在较多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产生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分层教育安排,整体的教学培养上,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关注,并且不会去考虑有关的差异化问题,在当前的课程讲解上,教师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了解他所讲解的内容,完成课堂讲解之后需要在让学生去进行知识复习,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差异化,而这也导致学生由于理解差异化存在不同,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差别,并且传统的评价方式是考试成绩决定一切,所以学生的能力无法到更好的提高。而在关注整体的差异化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理解的内容中开始学习,逐渐的提升每个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逐渐的追随优等生的步伐,全面的满足学生的实际提升要求,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坚持以生为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的教育影响之下,教师开始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全面的创新,希望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


而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调度的方式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来,同时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关注鼓励方式的使用,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其没有天生排斥学习的意识,但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导致班级出现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往往后进生在班级中会被怀疑和嘲笑,这就导致学生会出现排斥心理,同时由于教师的忽视,学生得不到适当的鼓励和帮助,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逐渐降低。因此针对当前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来,并且不断的给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自信,然后在课堂上确定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地位,综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所以完成小组合作教学就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并且每个学习小组都要相互之间的进行帮助,同时教师要结合各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来完成实际的知识探讨,让学生可以在探索当中去寻找答案,并且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应当不断的感受合作的乐趣,确保学生能够体会到互相帮助的益处,同时对学生来说,小组合作能够集合全体成员的智慧,更好的弥补每个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保证各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让其可以用个人能力的长处去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更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热情变得高涨,使得学生从中可以有所收获。
        4探究知识过程,促进理解能力提升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长度单位分米与毫米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米、毫米等。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铅笔作为长度单位与展示的对象进行长短比较。接着,还让学生观察1分米到底有多长,为学生创设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找到了多种答案。最后,让学生在3把不同长度的尺上找最多有几分米?看看几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是1米?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且促进所有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5总结: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关注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教学策略,努力的培养学生认知努力,改进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认知差异生成精彩课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漫谈[J]. 王建梅.  考试周刊. 2013(61)
[2]浅议语文学习中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和对策[J]. 赵垠.  新课程(综合版). 2018(09)
[3]“助学课堂”帮助学生“深度学习”[J]. 徐曦.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