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王会萍
[导读] 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学科,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关系到本学科的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领才能够产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而问题设计作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措施,成为当前语文高效课堂开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从几方面简单的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策略,力求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效果,推进深度学习。

王会萍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奎光小学  四川  成都  611830
【摘要】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学科,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关系到本学科的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领才能够产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而问题设计作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措施,成为当前语文高效课堂开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从几方面简单的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策略,力求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效果,推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问题设计;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17-01

        前言: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建立起学习思维、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举措;问题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提出几个问题,而是要沿着课堂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逐层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地与作者、主人公达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不仅如此,通过问题设计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为后续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深度学习内涵分析
        深度学习或者深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课堂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情感。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是多样化语文课堂组织的方式之一,结合中段小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及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师通过多种问题设计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逐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内外活动的效果。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一)趣味式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式提问指的是结合学生兴趣,从课堂教学目标入手,结合中段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制定趣味化的导入环节,用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为后续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小古文《司马光》教学为例,三年级是学生正式接触小古文的最初阶段,因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古文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初步特点,而且还肩负着激发学生小古文学习兴趣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此篇文章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三年级学生对小古文并不了解的现状,教师通过“温故知新”的问题引导方式,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过很多历史上非常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他们都做过一些让我们难忘的事情,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呢?
        学生一:老师,我们学过《曹冲称象》,曹冲用非常巧妙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非常聪明。
        学生二:我们还学过《孔融让梨》,孔融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谦让,非常有礼貌。
        ……
        老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对这些古代的小朋友做过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那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再请出这位小朋友之前,我先来考考大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姓氏呢?
        此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知道的形式,有的小朋友还背出了一二年级学习过的《姓氏歌》的内容,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老师:同学们太棒啦,知道这么多姓氏,那么今天这个小朋友是谁呢?他又姓什么呢?大家来看一看吧!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复习低年级学习过的古代小朋友相关知识,然后顺利的引出当堂课学习的内容。结合趣味化的复习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本堂课的主人公产生了一定的探究兴趣,知道他是一个古代的小朋友,发生过一些故事,为后续内容的探究奠定兴趣基础。
        (二)递进式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递进式提问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通过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本内容,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涵。
        例如同样以《司马光》教学为例,通过趣味问题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复习逐渐进入新知识的探究,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内容,领悟内涵。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小古文,学习思路并不明确,因此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究。
        比如针对第一段:“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探究理解,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思路:
        1.读句子,你从“群儿戏于庭”这句话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
        2.认真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前期已经分析了句子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学生可以试着解释一下整句话的意思。)
        3.……
        通过递进式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大致含义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的研讨与分析;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对本句话进行分析与理解,也能够掌握自主分析小古文的大致思路,为后续的自主阅读活动做好准备。同时在问题引导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发现自己前一课时学习的疏漏点,并做好标记,在老师巩固教学中有重点的听、记,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开放式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开放式提问是语文问题设计的升华方式之一,通过开放式问题设计,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原本的阅读水平、思想高度上更进一层,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中年级学生虽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在文本阅读活动中依然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例如《慢慢长大的糖》课外读本,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其中也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寓意适合中年级段学生阅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领悟内涵,在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再理解、再总结,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觉得个性相同的人适合做朋友,还是个性不同的人适合做朋友呢?生活中你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理解方向以及理解深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从阅读拓展到生活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高效阅读、高效学习。
        三、结束语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从学生角度、文本内容、阅读目标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趣味、递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后续学习生涯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隆固妹.基于思维课堂建构的问题链设计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111-113.
[2]唐小莉,钟军.紧扣课后习题  优化问题设计——浅谈如何指导实习生进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J].考试周刊,2020(84):41-42.
[3]张笑晶.优化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J].教师,2020(24):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