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张莉莉
[导读]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育环节中最基础的一环,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度。此外,小学课堂改革特别强调趣味性教学,通过建设高效且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此,老师需要事先对课堂教学分步规划,打造更加有序、活泼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潜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快乐基地。

张莉莉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南小学  浙江  绍兴  31180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教育环节中最基础的一环,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度。此外,小学课堂改革特别强调趣味性教学,通过建设高效且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此,老师需要事先对课堂教学分步规划,打造更加有序、活泼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潜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快乐基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设置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16-01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在进行课堂构建时,要更加注重课堂的活性和启发性。通过学生最日常的课堂活动改革,改进课程内容、改善课堂结构,进而带动整体教学进程。小学“三步走”课堂构建理念正是课堂改革具体化、创新化的重要推手,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案例,对这一理念做具体的论述。
        第一步——知识趣导入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语文相关的教学内容是很丰富多样的,老师的教学选择也有很多。小学阶段更是学生语文奠基的阶段,教师有义务给学生传达更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相应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知识选择能力。既不能脱离课本和教学大纲,可以求心,又不能固守“老一套”,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机械的知识输入。选择有趣且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既不能太乏味,又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开拓性和帮助性。
        例如,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空间的学习环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要做的,主要是帮助同学入门,传达一些基本的语言组织原则和写作范式,同时也要善于通过基础知识导入,进一步增加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以日记写作为例,日记往往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主要写作形式,学生将自己的日常感受总结连缀成章,既简单可行又富有生活趣味。以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难忘的一天》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的文本教学上重点讲课文中“难忘的一天”的具体内容,接着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即写日记,记录自己难忘的一天,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学生们思考:同学们,怎么样才叫难忘的一天呢?是不是一定要有让你紧张和难忘的事呢?你觉得你们有这样难忘的一天吗?还是每一天都很难忘呢?然后让同学们以日记体的形式写出来,给同学们讲解日记体写作的基本要求,日记和作文的区别。学生们有了基础的课文学习,可以模仿、借鉴上面的写作语句,使得自己写的日记不至于和流水账一样枯燥,同时让同学们思索自己的生活,能够自主地进行思索和拓展。开始同学们可能无法写出一篇完整清楚的作文,可以先最简单的日记入手,导入作文撰写。
        阅读教学中,知识的导入也应该选择更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小学语文课本《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学习为例。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进行相关图片的ppt展示,让同学对课文中的形象有初步印象,引导同学对爬山虎这种植物进行联想和情景预设,从而对学习主题有更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爬山虎植株,帮助同学们感受景物的变化和差异,带领同学体会这种个性,并提出知识运用的相关问题,比如列举爬山虎的特点、总结爬山虎的生长规律,内容尽可能清楚直白。这样,同学得以初步对景物和季节特征进行抽象的、概括的总结,进而汇集成自己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实践安排“寻找爬山虎”主题活动,让同学们在周边的墙壁上、民居旁找到爬山虎植株,进行实地的细致考察,体会实践和课堂的差异,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经验和感受。
        第二步——师生互动,课堂深化
        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学生在课堂和课后没有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互动,老师也进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进而陷入畏学、厌学的恶性循环。所以说,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尤为关键的,生动的、趣味盎然的课堂才可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举,实现教学相长。
        以小学二年级课本《看雪》为例,这篇课文是一个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契机。通过课文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稳重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因为身份的相似性,学生们很容易就可以进入文章设置的情景、进行角色感知和共情,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对读,还可以角色互换。老师先朗读文本中老师的角色,让学生体会自己朗读时的情感,再角色互换,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师”,读出自己对文本中老师的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就不仅仅是眼前敬畏的教书角色,而是一个摆在同学们面前平面又立体的角色,老师和同学还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参读,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审视师生的关系,体会这样一种和谐、美好、充满希望的师生朝气。
        第三步——自主探讨,挺立自我
        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关键都在于学生,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才能说明教学真正有成效。低年级阶段学习积极性很强,这个阶段要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就可以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优势,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正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例如,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碰上很多生字生词,传统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用重复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不断强化,这样的方法可行但是很费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帮助他们记忆。比如卡片记忆发,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好看的卡片,让同学们自主挑选,每天在一张卡片上写四五个汉字,写得尽量认真、清晰、好看,学生互相交换记忆、欣赏对方的卡片。还可以给同学们灵活安排一些提问环节,让学生在当堂的提问中记住答案,例如,“发”字,老师可以问同学们:大家见过这个字吗。有同学可能在理发店的广告牌上事先看到过这个字,这时经老师提问记忆被唤醒,就等于二次记忆了。老师还可以列出几个填空题性:头(发)、(发)生、金(发),同学们可能认识组合中的其他词语,就能够联想到“发”的读音和含义,这时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就“发”的多种发音和含义进行比较、介绍。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生字和熟字比较,让同学们进行字形辨认和记忆:“神—申,鸟—岛,夹—侠”。
        结语
        “三步走”小学课堂教学,其实就是顺应教学和学生认知规律,从基础知识出发,强调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抉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断深化对学科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本领。
【参考文献】
1、陈爱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6.
2、李彦刚.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例谈[J].《中华少年》,2018:227-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