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滕飞
[导读] 小学体育教育具有增强学生身体机能、锻炼学生意志力的作用,小学体育课堂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多元化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是可以兼顾到不同水平个体的高效率教学方法,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体味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本文探讨了分层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滕飞   潍坊市潍城区南三里小学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小学体育教育具有增强学生身体机能、锻炼学生意志力的作用,小学体育课堂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多元化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是可以兼顾到不同水平个体的高效率教学方法,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体味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本文探讨了分层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体育;应用解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49-01

        青少年正处在智力和体力发展的高峰期,除了给予足够的营养和加强体育运动外,小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原则也极为重要,这些都需要在体育课中完成,所以,体育课肩负着重任。但很多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被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困扰,不知如何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要求,常常忽略体质较好和体质较差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现象就加大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差距。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探索分层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分层教学法定义及应用原则
        1.1分层教学法界定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身体机能和运动锻炼能力的差异,对学生采取有差异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个体间差异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样本资源,并融入于教学理念中,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化发展。
        1.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2.1分层和动态管理原则
        在进行分层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大致了解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机能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接受程度、学习积极性等因素进行分组。在确定学生分层后,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贯彻动态化管理原则,因为学生的层次分组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将分层教学法和学生的动态管理结合,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2 分层备课和授课原则
        分层教学对教师备课和授课方式也产生了影响,教师在坚定贯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机能素质和锻炼习惯,科学制定差异化教学。其中,课程目标可大致从三个层面划分归类: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基础划分;第二,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侧重学生的运动特长项目和具有兴趣的活动;第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划分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各个层次对学生展开分层教学,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1.2.3分层考核评价原则
        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用分层考核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考核,以帮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测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2.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1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划分小组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往往运用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上课对学生进行点名,之后就解散自由活动,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另外占课现象频发,教师没有足够重视体育教育,小学生逐渐失去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为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对体育课进行新的设计,增强师生互动,逐渐改善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亚健康状态。
        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划分不同分组,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能测试,如检测学生跑完100米需要的时间,通过测试记录分组学生成绩,对班级学生的体能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再具体细化,以2分钟为具体界点,分为身体素质较好、中等、较差三个组别,并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深层身体机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2.2设计针对训练,提升体育水平
        由于受到家庭、生长环境和基因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体育素质的差异较为明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教师采取针对性、多元化的分组练习。例如:对于身体素质和体育机能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和强度微大的训练,帮助他们保持良好身体机能,提升耐力水平;对于体力和身体机能欠佳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稍微弱一点的机能训练,让这些学生逐渐适应普通运动训练,逐步改善自身弱项,让学生激发潜能,慢慢突破自我;对于体能机制与机能较好的学生,其运动量不相上下,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体育课堂受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师没有办法对每一位小学生进行单独教育辅导,这时就需要分层教学来解决这类问题。例如在课堂中开展小组跳远比赛,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奖励。像这样的小组比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锻炼,一举两得。
        2.3关注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都是动态的,这也就决定教学过程不能是呆板和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和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灵活的进行调试和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兴趣的培养。
        另外,教师也应逐渐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采取鼓励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帮助他们找到体育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之余,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只有当教师合理地、适度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掌握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大致了解才能进行合理分层,并制定教学目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科学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化、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秋.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19-120.
[2]岳岩.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参花(下),2021(02):65-66.
[3]冷延秀.小学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16.
[4]王岩.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天津教育,2021(03):10-11.
[5]陆宏山.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法初探[J].启迪与智慧(中),2021(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