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朱瑞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朱瑞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班级内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技巧有所不同,随着整齐划一的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变得参差不齐,本来比较隐蔽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朱瑞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第二中心小学  464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班级内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技巧有所不同,随着整齐划一的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变得参差不齐,本来比较隐蔽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45-01

        引言
        大部分小学生都把阅读理解视为难点,他们无法理解文章的含义,组织语言的能力薄弱。特别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文章的难度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让小学生更加难以理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以朗读为基础
        基础知识较掌握得较差是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普遍特征,所以转化他们也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在阅读理解领域,其基础是朗读,不能完成顺利的朗读,阅读对象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学生后续的理解活动就会不得其法。为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泛读,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进去,让学生被阅读对象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语境深深吸引,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再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使学生可以根据计划来循序渐进地进入越来越好的朗读状态,不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出朗读示范,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声调的欢快,通过语言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蒙汉人民的友谊传达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朗读的同时播放一些具有草原风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强。然后其他学生自由朗读,对学困生则给出较为详细的朗读计划,第一遍朗读和第二遍朗读时分别需要注意什么,逐渐将他们带入更好的状态。
        二、帮助学困生建立阅读自信心
        农村学生自身有着害羞的心理,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应对。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真正的帮助学困生树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学困生阅读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学困生的发展质量水平。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科目,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能从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引导,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针对性的提高学困生阅读的能力,促进学困生在阅读学习当中能够形成快乐阅读的心态,从而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阅读教学目标。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学困生阅读学习的特征,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在阅读当中常常会出现念错字以及漏字等问题,课堂中学困生在面对全班同学的注视目光下,显得比较难为情,阅读学习的信心不充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困生产生自卑的学习心理,这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教师要能够针对学困生的这一问题,引导学困生精细化的阅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指出,并鼓励学困生将阅读进行到底,在有了一定的成绩后当着全班学生要积极表扬,帮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中树立起信心。
        三、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应该注意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特殊需求,但客观来说,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时间和关注点都放在学困生身上,那样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应该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时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效率,让他们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这就需要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留下分层预习作业,以适应学困生的特殊需求。以《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为例,教师在分配作业时,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给出较大的自由空间,针对学困生,则要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要求,比如,让他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将自己发现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取出来记在本子上,对于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也要勾画出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困生向教师提问,而且要提前说明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不会严厉批评他们,鼓励他们去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四、明确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教师在针对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落实,以学困生为中心进行积极优化教学活动。教师自身要对学困生的学习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学困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明确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目标,能够从个体向着全体的方向转变实施,教师在为学生提问过程中,结合学情进行设计梯度性问题,促进学困生成长发展,帮助学困生在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措施实施中,要注重从个人负责向着共同负责的方向转变,激发学困生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从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向转变,促进学困生综合学习能力。
        结束语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根.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J].新课程(中),2019(01):231.
[2]何燕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59.
[3]杨齐好.浅析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8(0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