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姚安奎
[导读]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旨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基于此,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姚安奎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中学  332112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旨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基于此,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43-0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该学科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大,若仍只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就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直观性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常常会无所适从,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中相对抽象的语言及叙述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展示出来,使数学概念及规律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出来,使学生由直观认知深入知识的更深层次。例如,“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在黑板上画图、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数学图形静态化,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如用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展示两个三角形,并且做重合操作,并不断变换三角形的形状,学生看到不断变换的三角形,了解了其全等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学生通过观察一目了然,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操作,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关判定定理。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教学省时省力,学生理解快速,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使传统的静态化教学转变为动态化教学。教学时,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而不能因多媒体的过度使用而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时间。



        二、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几何学习
        几何知识相对于代数知识而言,更加抽象,学生不仅需要展开深入的思考,还需要展开一定的观察与空间想象。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几何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几何知识。例如《截一个几何体》,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然而这种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就会有好多种方式,同样也会有好多种结果,更何况还有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以及棱柱、球等不同的几何体。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妨借助动态的微课件,直观呈现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立体图形的全过程。具体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用刀切西瓜、切胡萝卜的动态视频,学生可以看到竖着切胡萝卜的截面,看到横着切胡萝卜的截面,看到斜着切胡萝卜的截面,从而促使学生回忆起日常生活中立体物品被切后的截面。然后,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平面从不同角度切不同立体图形的截面,每一次呈现图形之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展开一定的想象与分析、描述,然后促使学生与课件中呈现的截面展开对比,如果学生猜想错误,那么就要促使学生分析自己猜想错误的原因。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增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加之受现在生活方式及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只是采用单纯的口头讲解、黑板板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乏味感,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玩手机等等不良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影响。因此,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来进行呈现,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人们所不能忽视的。在教育行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之中,怎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了目前中国教育行业中主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把初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也同样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仲进东.浅谈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2):231+234.
[2]张俊敏.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新模式分析[J].情感读本,2018(35):111.
[3]梁书彦.简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7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