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丽娜 浙江省义乌市前店小学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进行探索。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素养。思维导图的出现,引导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反思、再创造。本文通过课堂应用思维导图,探索其成为英语学习者“学会学习”“思维导向”“创新语用”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学会学习;思维导向;创新语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40-01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简单而又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根据人类大脑自然思考的方式,以主题为中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彩色的图。它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隐藏的思维清晰化,浅层的知识深刻化。由于思维导图高度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可以协助人们对记忆、阅读、思维的训练,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将使学习者的思维更具创造性。结合思维导图强烈的启发性和英语语言构建的系统性,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学习探究思维导图从培养“学会学习”,“思维导向”“创新语用”方面逐步给语言组合构建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一、纵观英语课程标准,确立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其中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二、导图建构思维,课堂渗透素养
(一)初学启“蒙”,自主学习
对于英语初学者,促进他们词汇的学习积累以及培养他们的语言韵律的感知是尤其重要的。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就是给予初学者学习的兴趣、自信、自我习得的动力,即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三年级下册的Unit5 Do you like pears?为例:
掌握四个水果单词“pear, apple, orange, banana”以及能用“—Do you like pears?—No, I don’t.”表达自己的喜好是本课时的语言目标。本课时的内容很简单,如果仅仅以教材所给的人物对话展开,互相询问“—Do you like pears?—No, I don’t.”显然是寡然无味的。高效的课堂设计应该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笔者尝试通过以下两点设计思维导图板书。
1.设置情境,体验色彩。
我们需要为这样的语用设置一个情境。影像是令人深刻的,一种陌生的语言想要深入人心莫过于视觉感官。图片、色彩都是刺激大脑的因素。因此板书设计中加入了本堂课目标词汇的简笔图案,能根据图片学习单词也是初级阶段的一个目标。
2.赋予形象,激发语言。
如果能再赋予每种水果一个形象,会更加深刻,学生也有交流的欲望。一个小动物齐聚的party也许能解决以上问题。本堂课以小动物的party为主线。通过各个小动物的需要引出目标句型:“——Do you like _____?——No, I don’t. I like _______.”每位小动物的喜好不一样,如Monkey likes bananas.而最终板书的整体设计也是一只熊的模样,契合主题。
(二)发散启“智”,活跃思维。
学生词汇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知识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帮助他们巩固旧知,将已学的知识点链接成一个知识网络。笔者以weather为中心主题展开思维导图训练。参与本次社团活动的是四五年级学生。
1.围绕主题,回顾旧知。答出sunny, rainy, windy, cloudy, snowy五种常见天气。激活感知,铺垫思维。笔者引导他们通过常识归纳cold, hot, warm, cool四种天气感知(个人感知),这是二级思维导图。在上课之前,笔者首先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了二级思维导图。
2.头脑风暴,畅所欲言。课堂上笔者尝试让学生设计三级思维导图:通过sunny, rainy, windy, cloudy, snowy这五种天气联想,回答并将自己的答案用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四年级学生很快通过sunny想到了sun, ice cream, water, fan, milk, juice, red(事物、颜色)等与之相关联的单词,五年级的同学则想到了go swimming, eat ice cream(行为)等短语。在黑板上用简笔形式呈现,并写出所能想到的相关联的单词与短语。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但为学生增加了词汇量,还通过画面刺激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引导学生思维层级不断深入,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从而获得成就感。
3.情景还原,看图说话。思维导图完成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及单词线索进行场景描述。如:It is sunny and hot. I can eat ice cream. I usually go swimming. 由于黑板上呈现了一个知识网络,将前后知识用关联的线连接在一起,学生所见即所想,学生能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看图说话”。
(三)灵活启“用”,创新语用。
思维导图已经不仅限于单词的学习记忆,它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阅读、整理知识框架,建构学习系统,继而发散思维,应用语言,拓展创新。在六年级的课堂上,笔者尝试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引导学生归纳语言信息,通过观察实践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水到渠成地达到语言输出的目标。
三、课内浸润策略,课外拓展应用
课堂,是启发的场所,而非学会知识的场所。当老师在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以一位引导者存在,学生的学习时间才会无限制地延长。在思维导图绘制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初步养成了自主思考的习惯与思维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开发、释放学习者大脑空间的高效工具。它在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渗透学习思维,鼓励个性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探索汲取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T].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价值初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