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现状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宋冬梅
[导读] 朗读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很常见,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对朗读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难以提高,有些农村地区学生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更谈不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目前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宋冬梅   安徽省明光市包集小学  安徽 明光  239400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很常见,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对朗读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难以提高,有些农村地区学生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更谈不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目前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探究;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34-01

        引言
        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涵义,增加对文章的记忆力,还锻炼了小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朗读中,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现状
        1.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
        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和城市的教学水平相比普遍较低,由于受到地区的局限性,教师对于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接受的比较慢,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存在。
        农村语文教师会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即可,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用处不大,因此忽略了对语文朗读的教学,即使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不重视朗读部分,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2.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
        在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让学生朗读,因此学生在课堂朗读的机会很少,甚至有的教师不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教师在课堂朗读示范更是少之又少,使得朗读的教学质量低下。尽管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朗读的教学内容还是太少,对于朗读中只注重纠正学生的读音,还有的教师在朗读课上只是为学生播放录音,这样的朗读教学质量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教师的朗读水平低,没有认真备课
        现在的语文教师都通过了普通话的考试,获得了普通话的证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朗读教学还是欠缺一些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自身的朗读水平较低在课堂不愿意为学生示范朗读,部分教师虽然朗读水平较好,但是由于没有提前认真的备课,导致在课堂的朗读过程中断断续续的,朗读并不流畅,更做不到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不同的文章需要不同的情感去朗读,这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教师的备课不足,难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建议
        1.正确识字
        想要学习朗读,首先应认识文章中得每一个字,这是朗读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的识字量还较少,对于文章中的文字不是全部都能认识,因此,应首先让学生认识汉字。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把文章中不认识的汉字进行标注,并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知道汉字的读音,并掌握汉字的意思。在课堂上,教师应先将生字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认读生字,等认读完教师写出的生字后,让学生提出文章中还有哪些汉字是不认识的。因为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少,识字量普遍不高。例如在学习部编版的二年级上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中除了课本后边给出的生字以外,课文中“衣裳”的“裳”字、“蹦”字和“鲤”字,部分学生可能也不认识,因此教师应积极的询问学生,帮助学生将文章中所有的生字全部学习到,防止在朗读中因为不认识字而打断朗读节奏,为学生解决生字的烦恼。
        2.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课文是将书上静止的文字通过声音展示出来,是一种讲究吐字和情感的语言艺术。正确的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领悟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能够细细的揣摩作者的情感。语文教师还应声情并茂的为学生进行示范和领读,将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然就能领悟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学习能力也很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朗读,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明白朗读需要融入感情,还会对朗读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朗读的能力,提升课堂的朗读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小真的长头发》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作者对长头发的想象去朗读,去体会作者对长头发的无限想象和长头发可以做的趣事,感受课文中长头发的乐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很多乐趣。针对这篇课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分享给同学。教师可以让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朗读学习中的不足,教师还应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学生地朗读水平。
        3.良好的朗读课堂氛围
        良好的朗读氛围对于学生的朗读学习大有益处,在良好的朗读氛围中,学生的朗读态度和学习状态都会高。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应该想办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从外界环境引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使学生放松心态,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勇于开口,大声朗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朗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甘金芮.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现状及建议——以玉林市玉州区为例[J].考试周刊,2020(16):23-24+89.
[2]贾亚婷.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8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