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探究 吴鹏飞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吴鹏飞
[导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大脑和思维,借助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获得综合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吴鹏飞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大明小学  714105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大脑和思维,借助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获得综合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67-01

        引言
        合作学习在当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其以小组为单位,经由集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对自主学习及探究氛围予以有效营造,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化,并使教学目标可得以更高质量地完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遵从学生特定的身心发育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推进学生实力的最大化展现,并对有效的学习经验予以获取。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价值
        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实践探索,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方法,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氛围比较严肃和低沉,使得学生很少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疑问,面对不懂的问题或者存在的质疑往往选择沉默或者事后找同学讨论。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让课堂也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因此,为了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更加的放松,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得整个课程处于轻松、自在的氛围下,能够让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沟通,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疑惑和质疑,共同展开探讨,针对无法解决的地方对教师进行询问。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出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分析讨论的丰富课堂,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探究
        (一)依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
        合作教学开展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分组的合理性,所以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合理划分小组,只有小组分配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最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展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小组分配中,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分组的合理性:第一,确保各个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协调组织作用,尽可能保持各个小组间的数学水平大致相同,组内包括学习优异、学习一般及学习较差的学生,确保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助,实现公平竞争,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二,遵循男女搭配的原则,做到每个小组中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比例均衡,促使学生发挥潜能,提升小组合作效率。



        (二)预设探究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提出或者说是主题的指引为十分重要的,其中对于目标的设置是学生可行思考及探究的核心及关键,可避免学生于合作中不知所措,以至于自身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当目标明确后,学生可对具体的思路方向心里有底,更可有效地对自身所积累的知识及方法予以调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探究问题进行合理的预设,并经由情境创设、生活联系实际等方式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予以引出,并经由开放性、发散性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开拓学生思考空间,使之不局限于单一思维,并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乃至精力,为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对重难点问题予以突出强调,使学生有指向性地对知识经验进行整合,并探究新的方法与技巧,层层递进,进而获取正确结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小组合作趣味性
        数学学科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它具有严谨的逻辑,因此该学科对于小学时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是数学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格外的重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升学习的收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趣味教学,而小组合作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四)基于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良性竞争意识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开展知识学习,有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与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记忆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应事先为学生合理分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分发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利用四张扑克牌得出32总和,如何利用五张牌得出36总和,比较每个小组的探究情况,最后选出组合排列最多的小组,并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和认可。不仅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激活了学生思维,对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并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特点,不断深入探讨,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获以更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东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探究[J].天津教育,2020(26):21-22.
[2]张以梅.基于合作探究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3.
[3]卢艺.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