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黄福亨
[导读] 小组合作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迈出素质教育改革的每一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促进小学语文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黄福亨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三明  365050
【摘要】小组合作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迈出素质教育改革的每一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促进小学语文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教学方式;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52-01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首先要强调分组应遵循合理化原则,教师应正确引导;其次是学习任务布置合理,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最后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教师及时给予辅助。
        一、遵循合理化原则,教师应正确引导
        1.合理进行分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最大限度地保证小组中有优秀的学生、外向的学生和善于组织领导的学生。这种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从而使小组成员共同获得利益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还要注意的是,小组中的学生人数要控制在4人左右,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还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缺乏认知能力,不懂什么叫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是各种各样的爱心,而在班级家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不了解,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为了互相帮助,有序地进行不同的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共同进步而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而不是让一个或两个小组成员来完成,这是绝对错误的。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松。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学习质量。
        二、任务布置合理,成员共同学习
        1.选定学习内容。教师为学生安排的每一项任务,都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给学生。要合理运用这一模式,就需要选择群体探索的目标。比如,可以这么安排:关于扶不扶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并与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后将自己最后的观点写成一篇小作文。教师在安排好学习任务后,每个小组开始协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进行下一步的发现,使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去探索这项学习任务。
        2.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应在每个小组中有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


小组合作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的进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帮助讲解,有积极的学生带动课堂的氛围,让每个成员都能进步和发展。而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更愿意学习,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相当浓厚。这样的班对每个学生都是最喜欢的。比如,在《桂花雨》的课堂安排中,首先要安排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朗读一段课文,当遇到不会读的字时可以互相帮助,或者成员之间互相分工,对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不仅自身会对这些陌生的字词印象深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同学们都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比如,“现在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了课文讲了些什么,也一定都有了自己的观点,我们邀请大家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另外,在这篇课文中,‘我’和爸爸妈妈都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呢,请找出来并在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忽略很多细节,甚至有些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不知道课文在说什么。因此,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细节,并进行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回答老师问题所需要的答案,而且能使自己更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学到一些新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运用这种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使语文学习的课堂更加朝气蓬勃。
        三、培养集体意识,教师给予辅助
        1.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分配学习任务后,对各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如果小组之间有竞争,那么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更有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成绩差的学生会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担心会降低整个小组的分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发言、积极备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使课堂更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比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提问等多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来学习,对于回答问题优秀的小组应及时提出表扬,使同学们能够体会到在合作学习中的乐趣。
        2.教师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探索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有的学生可能由于羞涩而在小组合作中不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可能不知道如何去探究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时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大胆的发言,为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探究的方式,带来恰当讲解的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空间。另外一点是,懂得对学习做出肯定。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更何况是稚嫩的孩童。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会帮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信心。比如在《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教师在谈论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美丽的叶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大胆的将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中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这个时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语文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考虑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不断改进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王军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分析[J].新课程,2020,(20):39.
[3]梁富英.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界,2020,(17):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