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叶莎莎
[导读]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正确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学形成,针对当前出现的阅读问题,本文提倡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教学,有效链接课本内容与课外读物,将阅读收获丰富化。

叶莎莎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361026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正确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学形成,针对当前出现的阅读问题,本文提倡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教学,有效链接课本内容与课外读物,将阅读收获丰富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79-01

        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有助于促进他们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还有助于与他人产生精神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交流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不再满足于片段化、碎片化的阅读内容,基于此,教师讲策略、讲方法的阅读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整本书的阅读是最基础、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
        一、有效链接,实现整本书阅读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在义务教育这一阶段,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重视从课本内容到课外阅读整本书内容的过渡,做好两方面内容的有效链接,用整本书的阅读扩展课本知识,用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整本书阅读。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符合学情阶段的经典名著供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从而展开整本书的阅读。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为例,《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属于白话文小说,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名著经典阅读时,首选《水浒传》一书,不仅是因为本书的故事具有吸引力,更是因为其中的文言文语句相较于其他三本名著,更利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理解,特别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学习的学生们来说,《水浒传》一书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阅读的兴趣与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而在这本书的阅读中,相较于其他关于《水浒传》的翻译和解读,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原著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从中体会作者精炼的用词用句,锻炼逻辑思考能力,更能学习到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当然,虽然《水浒传》属于白话文小说,但其语句与今时今日的书面用语还是有较大差距,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基础还不够牢固,知识层面还不够丰富,独自阅读此类读物会有较大难度,对于文中一些疑难词语句子完全难以理解,这也需要教师做好阅读方法的链接和教学。
        批注虽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会,包容学生的多样性思维,但并不是所有阅读文本都适合学生自己去做批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组织阅读教学,及时帮学生答疑解惑,共同完善批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产生兴趣时,教师便能更流畅、更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二、创设环境,容纳整本书阅读
        据研究表明,现有的教材由于需要兼顾丰富的教学内容与适当的篇幅,多以短篇摘选为主,不免会对学生造成一些阅读兴趣的影响与阅读体验的落差,偶尔有上下文联系的缺失,还会导致某一段落读起来晦涩难懂。加之语文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难以保证在吸取原有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高效的阅读训练。课外阅读缺少监督,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都难以提高。



        基于此,为了让学生们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静下心来读完一整本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提倡改善校内阅读环境,创设可以容纳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少年闰土》为例,就硬环境而言,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目标,准备关于鲁迅先生《故乡》一书的阅读材料,通过设置图书角、阅读区,开设单独的阅读课,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软环境而言,可以播放有关《故乡》的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气氛,从心理上感到平等舒适,同时与学生展开阅读的交流互动,分享心得体会,营造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
        良好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只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家庭与之配合。教师可以提倡家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孩子一起展开亲子阅读,让孩子远离数字化阅读和快餐文化的环境,投入到慢节奏、温馨宽松的纸质阅读中,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加强指导,辅助整本书阅读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将阅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但因文本容量与现实教学环境之间的矛盾,阅读教学的实施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完善自身教育水平,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教育,辅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当然,加强小学阶段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过多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应该多留给学生自行阅读的时间,提倡多角度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来拓展自己的阅读深度,提高整本书的阅读质量。
        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引入了《鲁滨逊漂流记》整本外国名著的阅读。在阅读指导的起始阶段,先利用“知人论世”,给学生介绍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再选取结合课本节选出的精彩片段作为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扫清文字上的障碍,识读其中的生字,同时对内容大意有大致了解;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去读通课文,尽可能地做到自读自悟,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中心线索,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精读的阅读方法对那些感情深沉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要求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尽可能读出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大致的阅读方法掌握之后,要求学生带上笔杆子阅读,学会批注,“批注”就是在阅读文本上圈点勾画,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批注式阅读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及时捕捉内心体会,加深阅读印象。
        小学阶段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阅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阅读书目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挖掘以及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结论
        阅读无论从内容广度还是思维深度上都宏大和深邃,能够锻炼学生对阅读内容更强的信息提取和理解把握的能力,更强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更深度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阅读教育中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学会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思考,更要循循善导,以学生为主体,指引他们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前进发展,使阅读技能与人文情怀得到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红燕.借鉴建构主义理论  自主阅读整本书[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66.
[2]孙楠.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2):33-34.
[3]李秀花,王振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03):63.
[4]陈凡.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教育艺术,2021(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