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陈晓桐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作为相辅相成的两个实体内容,应当以二位一体的形式,相得益彰地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韩愈曾言,人非生而知之者,语言也一样,需要借鉴、模仿和创新。本文探究如何在指导学生科学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深化写作技巧的学习、在提升写作功底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达到读写相互促进的最终目的,并从新课标要求、现状分析等方面着手,探究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方式。

陈晓桐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作为相辅相成的两个实体内容,应当以二位一体的形式,相得益彰地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韩愈曾言,人非生而知之者,语言也一样,需要借鉴、模仿和创新。本文探究如何在指导学生科学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深化写作技巧的学习、在提升写作功底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达到读写相互促进的最终目的,并从新课标要求、现状分析等方面着手,探究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新课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73-01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部在编制最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时,也着重偏向教育教学实践中读写过程的灵活转化,集中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学习。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精确化、实效化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从业者亦提出了清晰可行的新型教学方式。因此,科学引导学生阅读,辅以生动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双向交汇中达到读写融会贯通,读中促写,以写促读,势在必行。
        二、我国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现状分析
        在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中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时发现,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当前的教学体系正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割裂开来。其一,从教师对课文部分的讲解来看,主要侧重于主体部分的概括和提炼,其中又以精读课文、段落标注、修辞运用、思想概括等为主要形式。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化地掌握文章概要,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缺点是专注课文本身,容易形成机械化思维,无法形成读写的有效转化,进而弱化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其二,从小学语文配套练习的习题设置结构来看,阅读仍在排版中占有较大篇幅,而写作模块则偏居一隅;从相应的分数设置来看,阅读可观的分量值也集中体现了其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其三,从学生写作教学的方式来看,“重技巧、轻实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词句积累中的“填鸭式”还是人物塑造文章中的方法,最终呈现的是浮于辞藻的假面美文、扁平的人物形象,与作文本质相去甚远。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1.增加学生阅读量是促进读写结合能力提升的基石
        杜甫之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向来被奉为语文教学的至理名言。的确,就从内部升华自我、提升个人品貌而言,读书是唯一的捷径。我国近年来之所以大量增设中小学语文必读书目、编篡青少年版散文名著,其本意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进而达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最终目的。


量变达成质变,在从阅读到写作这个环节的进程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积累量的提升,其行文自然更加流畅自然,对作者笔下风景人物事件的感受与品评自然有了实质性变化,从而达成“充实性阅读-流畅性写作-进阶性阅读-感悟式写作”螺旋形上升的优质循环。因此,增加阅读量是为夯实基础、促进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先行之法。
        2.开展即时性训练是促进读写结合能力提升的巩固之法
        笔者强调阅读的积累与写作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文章分析与写作技巧的教授。换言之,类似技巧作为写作经验的凝练、行文大意分析的百科书,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如何将对学生来讲高度抽象化的写作、分析技巧熟练应用至作文实践中,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开展即时性的写作测试,采取诸如随堂练笔等形式,将上课过程中讲授的相关技巧及时进行巩固练习,既能验收授课效果,亦可巩固本节所学。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为例,教师在讲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一鲜明的比喻句段时,可以随堂布置相应的仿写练习、情景带入练习等,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写作能力,一石三鸟,可谓事半功倍之法。
        3.情感带入式体验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添花妙计
        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单一的书本式教学(最多辅以相应图片),久而久之学生也容易形成片面的模式化思维,语文教学最终难逃读写分离的桎梏。因而笔者认为,应当对“读中学写”中的“读”字作扩大解释,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是课本美文、课外散文,还是整个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应当成为学生读写结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条件的学校及教师应当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尽可能以地郊游等形式促进学生接触自然人文,为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积攒生活素材与经验。涉世未深的学生只有在与自然、人事的深度接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本意,进而能够以作者自居,饱蘸感悟的笔墨写下抒情的文字,完成“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自然转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语文领域中“读写关系”这个古已有之的话题,时代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力应当作为其一项必备技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应当正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体系的弊端,根治传统的读写分离顽疾,适当增加写作占比,坚持稳抓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技巧的应用性,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做到读写的自然流畅衔接,进而实现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亚红.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J].甘肃教育,2020(24):130-131.
[2]唐玉梅.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121.
[3]吴悦.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1):49.
[4]张翠芳.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