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技术迷思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邱仁峰
[导读] 当前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但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还需要学科教师走出技术迷思,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系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前提下,根据主客观条件灵活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邱仁峰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  福建 晋江  362246
【摘要】当前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但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还需要学科教师走出技术迷思,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系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前提下,根据主客观条件灵活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96-01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越来越重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但是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最主要实施者的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仍然存在一定的迷思。一方面表现在平时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抵触,认为教学只要用到PPT技术就足够了,其他技术都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导致学校的设备已经从简易多媒体系统升级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很多教师仍然只是把它当作了一个PPT播放器而已。另一方面表现在公开课或者教学比赛中对于信息技术的盲目推崇,用信息技术运用的多与少来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水平,认为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运用信息信息技术,一节课运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越长越好,运用的信息信息技术种类越多越好,运用新的信息技术越多水平就越高等。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就要走出这些技术迷思,这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理念,也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并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正确的信息技术。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一定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支持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会不断创新,但教育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任何时候都只能以是否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判断某种教育教学的模式、手段和工具是否合理。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也一样,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中,归根到底教育教学才是根本,信息技术只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手段而已,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去认识信息技术,而不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认识教育教学,任何时候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目的。
        二、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虽然教师成天都与书本打交道,但很多教师除了教材、教参和试题外很少有进行系统阅读的习惯,更难于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大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认识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培训,但在职培训的特征决定了很难进行系统的培训,这就导致教师相关的认识碎片化片面化,从而影响了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


所以教师在积极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自己需要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进行一个相对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既要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概念、理论基础等理论性的知识,也要理解融合的具体方法和形式;既要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该怎么做,也要知道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要避免哪些常犯的误区;既要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现状,也要适当了解相关的发展历史。
        三、根据主客观条件灵活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在理论上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可能更多的追求二者融合的理想状态,但任何活动都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二者融合的理想状态,更需要懂得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校情和学情等主客观实现二者融合的最好状态。如很多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应该走向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指在“互联网+”的思维指导下,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多元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高效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很明显同时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多元化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很难也没必要每一节课都达到这些要求,练习课能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教师的讲评决策数据化就足够了。
        要实现现实条件下二者的最好融合,我们要对各种信息技术系统和设备的特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晋江市各学校中常用的信息技术系统与设备主要包括智慧教室、互动式电子白板一体机、门口学习网与手机、问卷星与钉钉考试等,它们各有其优势。智慧教室集成了智能触控大屏、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具有比较全面的功能,基本上能够实现有关专家所设想的智慧课堂的所有要求。但智慧教室也存在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设备投入大,一间智慧教室动辄十几万,一般的学校很难每个教室都配齐,很多学校现在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教研的场所。但智慧教室因为集成功能比较多,学生和教师从熟悉其功能再到灵活运用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如果只是偶尔在公开课和研究课中使用的话,远远无法做到灵活运用,无法灵活运用就无法发挥其优势,最终导致师生使用的积极性下降。互动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基本已经是晋江市各学校的标配了,具有一定的集成性,也有一定的互动性,但因为只有一台教师机,实际使用中互动性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问卷星与钉钉具有在线测评功能,能够自动批改,从而做到及时反馈测评情况,并让学生通过查看错题解析等功能实现个化性自主化的反馈巩固,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能比较有效地进行选择题的测试,运用于非选择的测试效果有限,二是做作为在线测评系统,需要电脑或手机等终端配合才能使用,在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的背景下就只能在学校电脑室用或在家中使用。门口学习网与问卷星等一样,比较适合于选择题的测评,难于运用到非选择题的测评,而且只有测评功能,但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对于设备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教师有一把智能手机就可以了,可以适用于最偏远的学校,也是作为个体的教师最能控制、最好选择的信息技术。
        了解各信息技术系统与设备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主客观条件灵活选择,并把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从而形成合力。首先需要根据客观条件选择,没有智慧教室的学校,教师当然无法选择智慧教室,电脑教室资源不够又是寄宿制的学校,老师要进行测试也无法选择问卷星,只能选择门口学习网与手机的组合了。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就要不同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如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为主的课,就应该采取讨论、辩论论等教学策略,那最好的信息技术支撑就是智慧教室了,以测评功能为主的信息技术作用就不大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