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柳远远
[导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都在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探究式教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柳远远   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都在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探究式教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疑:设问:引导探究: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9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益处引发了大部分教师的反思与兴趣。初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密切相关,有很多的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探究式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使物理课堂变的更生动、更高效,使学生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成绩有更大的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意义深远。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内容有: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探究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对教师备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各种生活情景以及实验设计问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到有效的结论和有效的实验数据等。[1]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
        通过多年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摸索,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设计一个小实验,准备相关的器材,让学生动手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学生主观感受,自己总结现象,得出结论。[2]例1:在讲解蒸发吸热有制冷降温作用时,设计实验:(1)在手背上涂上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涂酒精的部位有何感觉?(2)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在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例2:在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设计实验:桌上有一块叠整齐的湿纱布,如何让它快速变干。例3:在探究光的色散时,设计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的后的光屏,有什么现象发生。
        2.“自制器材,得出结论”,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自制上课时所需要的器材,给学生的适当的提示,使学生自制的器材更加完美,实验效果更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3]例1:在讲解固体可以传声时让学生自制土电话,并思考如何使土电话效果更好,土电话的线到底有多长它的效果就不显著了。例2:自制温度计,给学生提示瓶子中要装满液体,细管和瓶塞之间密封性要好,并预习课本装什么液体较好,如何给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
        3.“开放课堂,拓展课堂探究空间”,在实际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制定探究方案,选择最佳探究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条件与探究资料,由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寻找答案,提出假设,反复验证,进而解决问题。[4]例:在《光的直线传播》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并观察光的传播特点,教师事前准备好激光笔、喷雾器、玻璃杯、蚊香、火柴、水、牛奶等系列实验器材,介绍使用方式,让学生使用激光笔照射黑板,黑板出现亮点,引导学生观察,追问:“由这个现象可以知道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那么怎样才能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呢?”层层推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在引导学生制造烟雾,用瓶子将烟雾收集起来,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以此为基础,使得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明白光分别在水中、空气中和玻璃砖中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小组探究学习中锻炼集体协作的能力,强化物理知识,进而使学生综合物理素养得到提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入中,除了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教师要适时点拨,掌握探究方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对疑问地方进行适当指引,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最终效果。


[5]
        4.“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针对交流环节中形成的疑问和问题,教师要对知识模糊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讨论,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设想,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搭建学生合作平台,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知识传授与知识探究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实际探究中形成求同存异思维,进而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最佳效果。[6]同时,教师利用“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方式进行语言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养,进而达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7]
        5.“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灵活多样但一般包括以上七个要素,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注重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教师面临的较大挑战,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声音是什么时,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导学生关于声音你想了解什么,能提出什么探究问题。学生可以提出:(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是怎么传入人耳的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几个问题,而不必完全按照课本来学习。
        学生开始提问随意性较大,有的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则抓不住关键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猜想和假设,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结论作出预测,寻求可能的解释。它是制订和设计实验的依据。猜想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作依据。逐步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事实经验来猜想和假设,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例:在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时,由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如何变化?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与假设:水在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由于还在吸热,学生平时没有直接测量过,直观的猜想温度也在升高。水在沸腾前的气泡运动很短暂,生活经验较少的同学认为沸腾前没有气泡,沸腾时气泡变大。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补充生活知识。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能力,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等
        (4)重视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
        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由于学生的探究不可能都能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科学,因此让学生经常在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中,发现自己的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或做出改进,增加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例如在“设计制作温度计”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对自制的温度计进行交流和评估,讨论自制的温度计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厂家生产的标准温度计相比有哪些不足。同学们通过比较评估,发现有下列不足:一是发现厂家生产的标准温度计的顶端有一个系绳子的地方,这样可以把温度计挂起来测量。二是发现标准温度计中在刻度的后有一层白色的东西,这样可以使我们读数看得更清楚。三是发现标准温度计在玻璃细管的顶端有一个较大的空间,这样是为了防止液体冲上去把温度计顶破了等等。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探究,培养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学科素养。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验为基础,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慧瑾.实验教学.策略优化——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试周刊,2017:176
[2]张军喜.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8,30(30):43-44
[3]董金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7,24(24):39-40
[4]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教学研究.2017:107-108
[5]史晓颖.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90-191
[6] 项荣,李学清,张亚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27-31.
版),2016,04:12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