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曹依芬
[导读]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

曹依芬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关小学  山西  运城  044200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关键词】音乐 教育理念 认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31-01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二、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三、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作为文化的组成部份,也是大文化系统中最活跃,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种载体,是为审美而服务的。如在精神文化中又包括了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等。其中,音乐艺术是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式。


音乐艺术作为一定人类群体所共有的音乐观点和音乐活动行为,必须靠后天有组织、有目的音乐教育行为才能习得。音乐教育又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音乐教育才会富有生命力。基于不同文化背景,音乐教育对各类音乐的不同理解,也必然受本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传统特征,由此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
        四、多元文化对我国音乐教育的也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迅猛发达,我国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多元文化的观点自20世纪由美国教育家提出,到后边也逐渐演变成一般国际化浪潮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热门话题。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尊重世界上不同的音乐和音乐创作,吸收和平等看待文化多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推动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近十几年,我国开始密切关注音乐教育事业。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其中一大特点便是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2004年,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举行,它标志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1. 更新以往音乐教育理念,以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本观念,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贯穿其中,灵活运用。
        2.培养教师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即聘请有关专家或学者到校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走出去”即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进行系统化学习,这一办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
        3.在音乐教材的编写方面体现多元文化,现有教材已有一部分教材收录有关多元文化素材,可再进一步编写一些有特色欧美音乐素材作为课堂教材,这些素材也是多元文化的表现题材。
        总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处理好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并适应我们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观念,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这才是根本所在,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蒙桂生.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
[2]马婧.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