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理实践力培养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缪国杰
[导读]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在当今的诸多学校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被视为主要教学指标,在促进学生的综合技能方面,采用科学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增加高中物理教育的效率。

缪国杰   河北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卉原中学  068450
【摘要】核心素养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在当今的诸多学校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被视为主要教学指标,在促进学生的综合技能方面,采用科学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增加高中物理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培养策略;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16-01

        1前言
        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它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采用科学的方式传授知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中物理,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理解不同联系之间的关系,运用启发式和调查性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大门。举例来说,教师在研究知识时,首先要对关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以此为起点,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对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现知识的具体化,全面强调核心能力教育的重要性。
        3借助问题导入,培养科学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再借助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知识的“加速度”时,学生必须掌握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原理,教师可以就这个题目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展示了汽车和小型电动自行车起步阶段的视频,对这两种情况做了V-T图片,并提出了问题:“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是以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种汽车的速度变化时间有什么规律呢?”通过图片和视频,学生们得出结论:汽车的速度每5秒30米/秒变化一次,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每5秒10米/秒变化一次?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汽车的速度变化更快。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主题:“现在我们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加速,它描述了一个对象的速度变化有多快”。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理解加速度概念的本质,而且可以理解物体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图像分析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4借助生活案例,培养物理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实际用途,使学生在理解生活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知识。并且让学生养成先从物理的角度认识事物,再从生活的角度认识事物,以此建立科学的物理观。生活信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将教材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电力知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当地的电站和变电站,了解实际的用电原理,控制发电和输电原理,通过电厂和变电站的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这种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开放的生活环境,既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借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5.1充分利用实验演示
        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验有两种,分别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许多教育研究者提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以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次数。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参与其中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来提高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方面,教师亦不能忽视演示实验的现状,特别是一些条件还不够成熟的实验,必须先以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师要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
        例如,“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正式实验。因此,学生在实验中接触计时器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参与到演示之中。在演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向他们展示打点计时器是如何工作的,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活动,这也为以后学生进行独立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5.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优化设计
        实验是一项高度可操作的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机会自行设计实验,并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和探索。这样就可以识别出设计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然后指导学生进一步的改进。比如,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时,有的学生只想到橡胶条在两种不同的受力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应力变形程度,而未曾考虑到其他因素,教师不能直接否认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当加以引导,指点学生进行改进,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进行该实验时,当他们遇到故障后,会发现他们的实验道具必须要充分利用,并且达到相同的位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学生在独立操作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另一个例子是“如何记录弹簧的拉力方向”和“拉力应平行于木板”等实验,这些实验中的细节部分应该由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操作中没有把握好,就必须重新进行实验。这样的“重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体验,也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能够设计出更严格的实验设置,使实验方案更科学。
        6把握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应运用科学技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头脑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实践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如“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石头碰鸡蛋”的教学短视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然后组织一个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并且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论
        高中物理核心能力的实验探究性既是一种探究能力,又是一种学习态度。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消除学生对物理的刻板偏见,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物理核心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谦君.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教师教育论坛,2017(8):48-50.
[2]阮柳晖.谈高中物理学科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8(7).
[3]宋新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