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钟金海
[导读] 思维导图充分遵循了人的大脑记忆的特点,采用了简图+文字的方式,将知识记忆过程通过箭头、颜色以及简单的图像组合具体呈现出来,标注知识记忆重点,并将记忆学习主题内容连接在一起,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加具体形象化完整的知识脉络,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与理解,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能够有效减轻当下学生地理学习的压力,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钟金海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  34160
【摘要】思维导图充分遵循了人的大脑记忆的特点,采用了简图+文字的方式,将知识记忆过程通过箭头、颜色以及简单的图像组合具体呈现出来,标注知识记忆重点,并将记忆学习主题内容连接在一起,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加具体形象化完整的知识脉络,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与理解,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能够有效减轻当下学生地理学习的压力,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08-01

        引言
        高中地理覆盖的内容广、知识点精细,且不同的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很多学生在识记地理知识内容、探究地理学科规律方面容易陷入困境,如知识之间混淆、学科规律或现象认识不清。在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提取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借助图像、线条、色块等来展示章节中和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设计思维导图,能够让地理知识和规律变得一目了然。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和学科的结合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科学习效果。具体来看,思维导图以图形、文字的形式直接展示出地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教材中不同知识点、不同章节内容、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线条和内容关键点的有机联系来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地理教材知识的主体拓展到部分,由部分推断主体,将部分与部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让他们掌握统筹兼顾、主体联系实际等思维,并注重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从而形成整体观念。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顺利把握知识内容结构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通常较为系统复杂,不同内容知识点通常有着密切的关联,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而很多学生在实际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通常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点较为分散,很难对整体地理知识结构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与理解,不利于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需要教师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加具体形象的知识脉络结构,引导学生将分散的地理知识点顺利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例如在开展“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地球圈层结构”为中心主题,做好系统的思维分级,如可以将地球圈层结构向下分为两级,分别是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又进一步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划分依据”以及“具体组成”,在“划分依据”之下,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地震波”,后续围绕“地震波”,再做进一步分析解读,比如地震波又被分为“横波(S波)”与“纵波(P波)”,二者具体有哪些异同点等,而在“具体组成”内容方面,又可以分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然后再以上述内容作为中心主题词,再做进一步的解释与划分,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树状”地理知识脉络结构,将“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教学内容知识点全面展现到学生的面前,从而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结构的把握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
        (二)以解题导图,提升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也可以提升教师解题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南亚气候”的专题为例,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材料,材料一内容主要为:拉舍尔的“花园之城”称号、工业中心地位,拉舍尔所在旁遮普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材料二内容主要为:拉舍尔地区遭遇极端高温,日最高突破44°,以及当地的大致经纬度和海拔。相对应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极端气候的出现原因?第二:拉舍尔成为工业中心的地位优势?第三:该城市能够成为“花园之城”原因。这些材料和问题分别考查学生对气候、区位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展示问题后,教师先不急让学生进行解题,而是提问:你们觉得该如何用思维导图来最大化利用这道题呢?学生1:先解题,然后用思维导图归纳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并总结在解答这道题时自己出现的问题。教师:你说的没错,但也是比较公式化的回答。老师现在想的是从整个高中地理知识的角度来想。学生2:我觉得在现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先梳理这道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绘制较为完整的思维导图,再借助思维导图解答问题。教师:你的思路很不错,那么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结合材料绘制导图,初步写出答案。然后,你们再翻书,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导图,看一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考虑到。以A小组为例,该小组中的学生3自告奋勇绘制区位优势导图,但该同学在绘制导图时,并没有结合题目,而是使用同一种颜色的笔写出众多类型的区位影响因素。教师提问:为什么不在交通、地形等方式做记号呢?这样解题时便不会遗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众多,且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本身有着一定的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开展地理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做好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兵.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50):93-94.
[2]曾炜.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24-125.
[3]唐清龙.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