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徐茂辉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徐茂辉
[导读]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升级,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融入创新型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存在片面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忽视学生思维创新的情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徐茂辉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夜郎镇加油一小学  563206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升级,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融入创新型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存在片面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忽视学生思维创新的情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07-0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人力资源部重点考察的部分,直接关系着个人的长远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一、创新能力的概述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作为一种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无数个体向前迈进的力量源泉,失去创新力就会寸步难行。创新能力本身就包括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对文章的解读还是对作文的撰写都包含和体现着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保持思路和思维的创新,同时也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和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刻意培养能够让学生逐渐具备探索意识。在完成题目或者相应的作业时,能够想要深入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或者主旨故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形成永久记忆,通过自己的验证往往能够找出大量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在无形中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是学生学生动机引发的重要内在动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是和谐共生的。但当下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误将“主导”当成“主体”,对学生还在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授课方式会形成学生被动式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也无法展示学习成果的个性化。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有所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应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2.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
        联想与想象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人脑只有对现有的认知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才能够拓宽认知的边界,形成创新观点与创新实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的构建能够促使认知材料丰富,并激发创新思维。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运用情境教学,利用动态元素加深学生对认知材料的直接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需要,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形成想象。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小兴安岭的资料,进行语言引导,营造想象情境: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小兴安岭上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今天你能想象一下不同季节下小兴安岭中各类树木呈现出的颜色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文字来共同探寻这座富饶而神秘的山岭吧!这样的情境将实际画面、文字以及学生想象相联系,通过想象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发展空间。
        2.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划分层次进行教学
        学生虽然都在一个教室内,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消化能力并不相同,而且每个学生擅长和喜好的学科也因为年龄和性格等原因存在较大差距,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当不断挖掘其学习潜力,开阔解题思路,通过调动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其创新能力。而且,教师应当将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班级整体特点,在一些课堂中构建开放、自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发散思维,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时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是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应该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在新知识点讲授和作业解答、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知识的启发下,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钻研,希望通过努力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养成爱动脑的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习惯自主思考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富年.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9):171.
[2]曾扬填.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赵远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2):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