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刘刚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主要是以语文阅读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很少有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就使很多小学生不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在语文阅读课上有效提升自己的艺术和文学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内容来源之一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

刘刚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4640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课主要是以语文阅读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很少有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就使很多小学生不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在语文阅读课上有效提升自己的艺术和文学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内容来源之一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学习的都是一些具体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更好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05-01

        引言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要内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以考试内容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授,导致许多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深刻的认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程就是用来提高语文技能的,没有考虑到传统文化内容对小学生的影响,没有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思考传统文化的融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地贯穿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无形的穿透力,且它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的,只要人存在于历史之中,就应该对它有一定的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和灵魂。今天,我们提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并不是要将古老的文化全部传承,而是要选择那些能够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树立现代人健康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小学这一重要阶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要努力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充分考虑他们的情感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守本固根。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的习惯
        在如今物质条件日益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充斥在小学生眼球中的事物不仅只有书籍等文化物质,电子商品等娱乐产品的出现,逐渐吸引学生的目光,扰乱其本应当专注于学习的身心,使得传统文化淡出学生的视野,从而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习惯无法养成。


教师需要考虑培养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的习惯,比如借助古诗词的简单精练却饱含精神文化资源的特点,教师在早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一是阅读可以增强早晨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力,二是利于学生进行阅读传统文化习惯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比较经典的古诗名句,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中的含义对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但传达其关于母爱与感恩的正能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习惯的培养有着促进的作用。
        (二)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想要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还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把故事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挖掘出来,向小学生讲述,让他们学习其美好的品德。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教师还可以向小学生讲解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通过讲述身边的事情,用身边发生的事情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更好的情感体验,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感悟传统文化,也能对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学习《论语》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定“春秋战国四大家”的主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与孔子相关的内容,了解孔子是儒家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在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顺势引入墨家、道家及法家,并介绍他们思想的核心。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查阅网络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初步掌握春秋战国四大家的思想,实现对学生思想体系的丰富,同时还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课堂教育效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更是有了质的飞跃。现代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不断发展着,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教育学生,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青睐。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用传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解说,更应该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课堂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当前比较普遍用于课堂教学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它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又促进了教学现代化,教师可以通过它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渗透。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六年级上册中的《故宫博物馆》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整合,将各种传统文化知识制作成一个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故事课件,以此来便于学生阅读学习。然后教师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视频、音频,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影响来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是适合现代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长东.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J].才智,2020(05):197.
[2]王春英.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中华少年,2019(32):131+134.
[3]张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课外语文,2018(2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