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立先豫,以故知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指导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陈雅丽
[导读] 语文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的位置,是初中教育的几大主科之一,也是中考必须要靠的科目之一。语文成绩的高低对中考的综合成绩的好坏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初中生要想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进好的高中,把语文学好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初中语文老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去教授语文知识,但是,实际的授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初中语文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初中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带来了许多

陈雅丽   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中学
【摘要】语文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的位置,是初中教育的几大主科之一,也是中考必须要靠的科目之一。语文成绩的高低对中考的综合成绩的好坏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初中生要想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进好的高中,把语文学好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初中语文老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去教授语文知识,但是,实际的授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初中语文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初中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带来了许多的阻碍,语文知识的预习就是其中一项,所以,老师要想使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就应该找到正确的预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预习;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39-01

        初中语文更加倾向于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预习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有效预习是在教师引导和监督下,学生通过预习材料和预习提示,运用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自主学习的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深化,预习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改善预习效果,提高预习效率,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质疑,并在探究和分析中获取知识,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初中语文有效预习指导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充分的有效预习,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听课效率更高。因为,如果不进行有效预习,在语文教师的授课过程当中,学生就只能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走,对于课程当中的一些中心和重点问题,难以进行掌握。但是如果进行课前预习的话,学生会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将自己难以理解的重点问题和中心问题标注出来,这样在语文教师讲解时,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只要负责听和记好笔记就可以了,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语文预习,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思考去理解文章内容,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去探索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预习指导方法
        (一)树立预习意识,形成预习习惯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一步,做好课前预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此,在语文预习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预习意识,每节课都要布置预习任务,并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的兴趣,端正态度,进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布置预习任务
        对于在预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盲目的去预习,或者一些学生干脆不去预习,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课程开始时,可以进行提问,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去提前预习,有助于课堂预习自主性的养成。不仅如此,布置预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把握一定的度和量,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不要让学生觉得太繁太难,要根据课本内容选择较容易理解的去布置。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去预习。例如在学习课文《济南的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之前,上网查询一些关于济南春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去布置预习任务。课前预习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找出能够明显体现济南春天的语句,并且能够找出描绘济南春天的描写方法,当然也要重视修饰手法,即作者通过什么方法让济南的春天活跃了起来。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就很容易跟上教师的节奏。
        (三)开展预习评价,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问题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发问学生讨论学习,同时阶段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做出评价,或赞扬或含蓄批评,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感受到压力的同时而不紧张,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主预习学习的全面性,这是从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得到改善的。采用预习综合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善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做出适当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与语文预习、复习巩固的程度相关的,在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评价重点,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保证课堂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做好预习工作。例如,授课教师可以在每周末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座谈会活动,一方面缓解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会,注重进行预习的引导。教师可以先让同桌间相互分享自己的预习方法和过程,再派出一名代表发言,面向全体学生阐明自己的预习思路,介绍自己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哪些提高。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情况等做出最后总结和解释,从整体上获得良好的课前教学方法的大总结。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语文时,不能因为长久的生活在汉语环境下就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能够很快的提高。学生只有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努力,学生成绩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提高。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能够给学生学习语文时带来很多的便利,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也能够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谢萍.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95-96.
[2]黄艳.读议讲练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7):25-26.
[3]李甜甜.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02):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