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使用中高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裴宁琳
[导读] 一节高效的课堂一定能让我们感受到在40分钟里,沁润了授课老师的汗水,融入了他们的智慧,倾注了他们的情怀。有效备课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基石。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本文将从目标确定、语文要素、活动设计、方法指导、问题设置几个方面谈谈对高效备课的几点体会。

裴宁琳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梅林完全小学
【摘要】一节高效的课堂一定能让我们感受到在40分钟里,沁润了授课老师的汗水,融入了他们的智慧,倾注了他们的情怀。有效备课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基石。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本文将从目标确定、语文要素、活动设计、方法指导、问题设置几个方面谈谈对高效备课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部编教材高效备课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36-0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的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1】可见,这些教师精彩的课堂背后是平时的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把握课标及教材的要求,才能正确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才能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一节高效的课堂一定能让我们感受到在40分钟里,沁润了授课老师的汗水,融入了他们的智慧,倾注了他们的情怀。
        可以说,真正的功夫,花在平时。有效备课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基石。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也并不全是因为专家的建议而使我有了这样的看法,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 “有效备课成就高效课堂”!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备课呢?
        一、注意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怎样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又怎么在教材中落实那些知识点和能力点?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标,知道年段目标,弄清单元目标,对于课文编写意图做到“胸中有沟壑”。还要参照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的提示。另外还要研究单元导语,每个单元都会提出教学的要点。我们可以据此围绕重点训练目标设置本课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是第7单元首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把事情写清楚的。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我们从大局出发,读导语点明学习要素,让学生知道本单元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阅读目标及习作目标,初步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每篇课文围绕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2、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部分,了解围绕天空作者整合了哪些信息来具体介绍的;3、正确朗读课文,并能读出对奇妙世界的赞赏和喜爱。因为对本单元在全册的地位及每篇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价值是非常清楚的。这样就能整合,并灵活处理各板块的教学内容,能更好的使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再如《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都是第六单元课文。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那么这些语文要素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都应该有充分的体现。
        二、注意语文要素学习的层进性。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们要抓住本册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兼顾已学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把能力训练到家,循序渐进,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如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要素,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要求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学期是“接住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四年级上学期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我问你长大的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学期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学期是“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年级下学期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六年级上学期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六年级下学期是“学习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我们要知道前一个阶段的学习有了怎样的基础,还要知道后一个阶段学习的起点、提升点在哪儿。
        在三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教学中提示学生“可以借助第四单元所学的方法,借助关键语句、关键词语理解内容”,就是有意识的引导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开展阅读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落实训练目标,层次清晰,螺旋上升,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领悟方法,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当下内容是早先学习内容的延续,也是未来学习的基础,彼此之间是有呼应、继承和发展的。
        三、注意学习活动设计的多样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我们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寻找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以提高教堂教学效果,使他们在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综合性。
        《海底世界》一课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完整的“梦幻之旅”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聆听、朗读、想象、讨论、参观汇报、当小导游这些活动,多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活动,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也让阅读焕发生命之光。还可以通过欣赏小诗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好,呼吁同学们保护生态,保护海洋,争做生态小公民,达到本课的人文教学目标。
        在《寻物启事》这一课中我们可以设计:看动画了解寻物启事,比较格式,学习写法,学写启示,探讨传播方法,联系生活多样传播启事,创新写法。利用同学们想帮助老师的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帮老师写寻物启事后,联系生活实际为同学们丢过的东西写寻物启事。通过创新更多形式的寻物启事,做到“语文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三年级下册《肥皂泡》这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吹泡泡,赏泡泡,想象泡泡”等活动来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吹泡泡快乐。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好,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并领悟作者“抓住颜色美,形态美,动态美,把泡泡写活”的表达方法。
        四、学习方法的设计要有指导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掌握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学习的最基本要求,从某一个层面来讲,掌握学习的内容远远不如掌握学习方法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
        难懂词句的理解方法:如找近义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去结合图片,联系生活来理解。
        阅读文本的方法:如抓中心句,关键句,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写作方法的指导:如运用联想来写作,通过仿写练习把句子写生动,按一定顺序写清一段话等等。
        备课中不能忽视学习方法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和目标要求设计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路径和方法,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五、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
        一是注意课后思考题的运用。各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来体现的。我们可以运用课后习题来安排教学活动。如《肥皂泡》一课,我们在学习第三段“吹泡泡”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连续动词和连词,把做泡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就是根据课后思考题1来设计的。学习第五自然段时,通过读句子,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小练笔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启发他们充分想象,拓展说话时想象泡泡,还会飞到哪里去?这是根据课后第3个思考题来设计的。
        设置问题还要对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本课目标做深入学习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提纲挈领又简洁明了的探究点,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中,通过了解各级目标,知道选编本文,一是要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二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下几个问题:
1、作者在描写北京的春节时抓住了哪些重要的时间点?重点写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因为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这样提问,有利于学生较快理清写作思路,感受不同的春节习俗,同时也体会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及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这个问题简洁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潜心品读,不求面面俱到,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对比谈感受,相互促进,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支玉恒老师在他的《我的备课心得》中写到:老师上课可以不写教案,但绝不可以不备课。备课就是把教材和教法都考虑成熟,并熟记在胸;写教案一是为了“备忘”,二是可以积累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宝库。他还指出:备课不能与写教案相混淆,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选择,确定【3】。可以说,只有潜心备课才能成就课堂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我的备课心得》 ——支玉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