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核心内容与新形势浅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李莹莹 隋卫娜
[导读] 现阶段,学校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学校绝不能成为教育的孤岛。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家庭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只有让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成长。本文就如何实现家校共育进行简要的研究。

李莹莹  隋卫娜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山东 淄博  255100;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山东 淄博  255100

【摘要】现阶段,学校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学校绝不能成为教育的孤岛。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家庭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只有让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成长。本文就如何实现家校共育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家校共育;核心内容;新形势;浅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35-01

        引言:目前,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认为教育就只是学校的事情,这使得学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育中,学校虽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也绝不能忽视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坚定家校共育的理念
        家庭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在教育方面,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人最早接触的也是自己的家庭,最早的启蒙教育同样来自家庭。家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道德品行的影响非常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家庭中出现问题,会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的性格、品质发生扭曲。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大多数都是由于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学校的事情。很多家长忽视了自身行为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大多数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家长对于学校缺乏了解,甚至非常抵触与教师见面,最终使得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只有家长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建立家校共育的制度
        任何教学理念的落实都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配合,家校共育理念的推行同样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为了更好地保证这一理念的落实,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制定相应的制度。首先,学校与家长应该共同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家校合作方面的事宜。这个小组的成员可以由学校的主管领导,班主任,家长共同组成,负责家校共育工作的相关事宜。其次,就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建立一个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应该根据规模进行分级,一般分为,校级,组级,班级。在学校方面,校领导要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教育工作。对于校级以外的委员会,就需要教师根据教育情况适时的召开。在家长委员会中,除了要向家长汇报这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鼓励家长积极发言,为学生的教育献计献策。家长还要对学校,年级,班级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然后再共同商议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再者,还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在这其中,对于家长的培训制度至关重要,针对家长的培训要制定合理的计划,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针对家长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需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学校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教师,家长授课,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最后,就是要建立家校共育的机制,学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定期举办相应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提升家长的育人理念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中才不能忽视家庭教育。但是在现实中,家长的育人理念往往还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这种育人理念,往往会造成学生在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渐转变家长的这种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只看重学生的分数。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举办一些相关的心理培训,鼓励家长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帮助家长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样有助于在家庭中形成一个积极向上教育环境,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在学校设置相应的课程,还要利用家长会等活动的机会,让家长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经验。这样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帮助家长转变自身错误的教学理念,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共同为学生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四、利用多种方式,提升家校共育效果
        对于学校而言,为了让家长更了解学校的教学,就需要将家长更多地请到校园中来。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这其中,教学开放日无疑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家长通过教学开放日活动,可以参与到学校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中听课。同时也可以参与到班会当中,了解学生的学校生活。教师在课后,可以组织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议,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每一个教师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提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默契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在家校之间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这样可以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相互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效果。发挥现代通信技术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通信方式,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汇报给家长。同样家长也要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汇报给教师。对于家长的信息,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可以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一种积极互信的关系,从而共同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新形势下的家校共育
        现代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理念必将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庭于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友爱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家长要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使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让家长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建立一个公平的交流环境,现代学生很多不愿意同教师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为了增进三者之间的交流,就需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关系,这样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六、结束语
        家校共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但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教育就应该使学校的事情。这种错误的理念使得很多学生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低年级家校共育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1(07):11-12.
[2]周建东,孙方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家校共育工作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8-19.
[3]赵华.培塑向上向善的家校共育新样态[J].江苏教育,2020(55):27-28.
[4]王圣颖.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之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