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黄蕴
[导读] 情感教育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不仅和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相贴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等,是素质教育实践的体现。且小学生具有自身微妙的情感感知和体验,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下促使自身心灵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最终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所有的教学

黄蕴   贵州省开阳县第五小学  550300
【摘要】情感教育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不仅和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相贴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等,是素质教育实践的体现。且小学生具有自身微妙的情感感知和体验,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下促使自身心灵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最终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所有的教学文本都有涉及情感内容。无论是关于祖国山河、故乡、大自然、生活琐事的热爱、怀念、赞美之情,还是表达对亲人、爱人的感恩、思念之情,还有对生活的一种追求态度和人生哲理等都是在表达人类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将课本上的情感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唤醒学生对课本中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29-01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实施情感教育,这对于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不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导致他们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力缺失,很难控制个人情感。为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提高学生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正确认知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熟悉语文表达方式、熟练语文认知技巧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情感方面加深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让学生将语文学习过程与自身的情感认知分析过程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例如《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标题就使学生非常感兴趣,而这个题目也是对文章内容的大致总结,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第二步是文章诵读,在通过诵读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经过一定量的阅读,其理解能力会有大幅提高;第三步是总结摘抄,学生可以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或者在文章上批注自己觉得写得好的段落,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注释。只有带着思考的阅读,才能称为有效的阅读。
        (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合理运用生活化素材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现阶段,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备受家长宠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进而忽略了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为此,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和“小彼得”相同的行为。而在学习该文章内容后,学生可以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进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布置有关感恩父母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这种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切实感知文章的中心情感,还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基于语言艺术来优化情感教育渗透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生动形象且富有意境的,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特点、优势的恰当引用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既可以对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抒发自身真情实感有所了解,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通过大声、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学生能将文字自然地转化成具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并在对文章内容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陶冶情操。其次,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优化情感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诗词大多简单易懂,但要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这样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果,并为情感教育渗透提供更多契机。例如,《静夜思》这首诗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以叙述的语气来表达,学生虽然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含义,却难以对诗人的情感有深入体会。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在讲解中,除要指导学生对古诗中的比喻、衬托等写作手法进行灵活掌握,还要引导学生基于创作背景的分析来对诗人在寂静的月夜产生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有深入体会。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对诗词文化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其情感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强化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学生生活和学习上必要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科学引导学生的同时,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最后,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个人生活,强化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婕妤.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20(12).
[2]蒋菊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J].科学咨询,2020(11).
[3]袁诗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