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研究 张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张芳
[导读] 如今,教育方法在不断变化,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解释重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好的学习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进行探讨

张芳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236800
【摘要】如今,教育方法在不断变化,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解释重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好的学习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25-01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要求得到了提高。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实践,从而对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挥积极作用。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
        其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融入动手实践操作之后,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趣味性更强,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学生还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学习动力更强,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其二,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动手实践操作之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内容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数学思维、学习自信心等均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随之提升。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的策略
        (一)设置合作互动实践
        大部分小学教师根据我们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选择自己在课前和课后准备的教育模式,讲解老师讲课,并进行课后辅导。这种奖学金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本性。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体验下降,因此他们被被动地教导。另一方面,它使数学知识变得干燥和死亡。为了提高小学实践练习的效果,教师必须将学习与快乐结合起来,将学习内容纳入数学合作实践的互动中,以利于学生学习。比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工具让学生积极讨论正方形与其他几何之间的差异,并要求他们解释正方形是什么。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二)提高对人工程序的兴趣
        教师首先从一本数学书开始,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行决定。这种实用的应用不仅能让你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此外,当教师遇到困难且难以处理的数学内容时,他们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模式下载学习视频,在线播放,并向学生展示数学是如何工作的,学生可以准确地模仿数学,进行正确的实验,并在学生的具体手工活动中获得重要的经验教训,而不仅仅是在大规模的活动中。如果您是zb .学习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圈等某些图形,可以促使学生在听老师解释的同时,对这些形状进行图案化,并比较图画之间的差异。毕竟,学完这部分数学后,教师必须让学生表达知识和见解,以提高小学的学习和理解,拓宽思维方式,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
        (三)情境运动促进学生实践。
        小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数学的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通过开展情境相关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被激励只专注于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教学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6]。通过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课堂教学、进入数学研究的兴趣,对提高学习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操作情境,往往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操作活动吸引,无法将学生和课堂问题相融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破坏,这样得不偿失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不如不要。老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式情境,设置问题。由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授课开始时,教师让同学伸出自己的右手,一只手有5根手指头,数一数,4个同学的右手合起来是几根。教师要有意识地指着4个同学的小手说:“5根,5根,5根,5根,有4个5根。”然后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写起来很不方便,为了简便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便之处。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这样既复习了加法运算,又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了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通过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内容、合理选择动手实践操作方式方法、做好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指导等方式,更好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文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知识窗(教师版),2019(11):58.
[2]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3]尹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小学生(中旬刊),2019(1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