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胡阿敏
[导读] 在初中语文中,朗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语文的朗读又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情景,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要在朗读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思想。但是如今初中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给出建议。

胡阿敏    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中,朗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语文的朗读又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情景,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要在朗读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思想。但是如今初中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给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58-01

        语文是我国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学生语言能力的掌握多是通过诵读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朗读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更快的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更能理解文章内容才能更好的受到熏陶。然而,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多是为了考试缺乏了朗读环节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1 对朗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老师教学都注重学生成绩,将成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而忽视了朗读,理解等学习能力。学生因此在课堂上也是学习生字、词等,对于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等方面没有太用心。
        1.2 朗读方式过于单一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朗读都是全班集体诵读,只要求吐字清晰,节奏一致,对于感情抑扬顿挫这些都无要求,而且由于是集体朗读,个别学生的朗读无法听清,不自觉的学生还可能浑水摸鱼。老师朗读前未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朗读只是空读,缺乏思考。因此老师应该对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提出要求,最好由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以此达到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1.3 朗读时间过少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如今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学生朗读时间也仅仅是课堂上抽出来的一点时间,朗读练习时间极少。学生经常一篇文章未读完,老师便要求停止,开始讲解生词,因此朗读成了一个过渡的过程。由于每节课都有老师自己安排的任务,如果加入了朗读部分,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大部分老师都只留出极少时间让学生随意朗读一下,但是这样根本没办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而且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也毫无效果。
        1.4 初中生对朗读有畏惧心理
        初中生一般处于青春期,极度敏感又容易自卑。老师课上点名回答问题或者朗读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害怕、畏惧,只是小声朗读或者不出声,很容易造成对回答问题或朗读的反感心理。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去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演讲活动或者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和自信心。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2.1提高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色彩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并不能理解到朗读的重要性,而忽略此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要尽可能地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尤其是学生在自主性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感觉和味道,读出感染力。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提高教学效果的层面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认识到该怎样朗读,到底为什么要朗读。只有提高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才能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综合能力。
        2.2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如今朗读一般是在课堂上,而且多是采用齐读形式,过于单一,我们可以按以下几点进行改进。首先是文章的选择,多选择一些较有韵味,朗朗上口的文章,这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心情愉悦,还能陶冶情操。其次,朗读形式除了齐读外,还可以采用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接力朗读、分小组朗读、配音朗读等。在朗读前老师应根据文章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并答题,体会到语言的优美,文章的美感,让学生对朗诵产生极大的兴趣。
        2.3营造朗读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范读、多媒体设备等创造朗读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文章的深层含义。语文原本是极其具有感情色彩的一门学科,但是因为学生缺乏各种生活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创造相应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感悟。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视频教学,融入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的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在范读中,老师的声情并茂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的培训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
        2.4明确语文朗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精美的教材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并且在语文朗读目标中也指出这些是需要进行朗读教学的,因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针对这些适合朗读教学的课文,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然而,朗读并不是无目的地读,在朗读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不同的课文,应该设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读,也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把握文章的基调和感情。使学生明白朗读的技巧、重音、停顿等节奏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朗读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其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和字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认识。因而,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朗读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燕.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创新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31):75。
[2]黄晓.初中语文朗读的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18,51 (6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