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蔡福演
[导读]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

蔡福演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四小学
【摘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53-01

        数学是与人交流的必要工具,数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各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分数占比很大。学生如若有较高的数学成绩就可在考试中占据很大优势。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心智还未发展成熟,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打好基础,培养学习兴趣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为了使同学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我们理应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授课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主体观念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要实施主体性的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要努力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老师“把着讲”、学生“鼓着听”,这是没有好结果的。不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呢?我们要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学困生,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客观差异,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的最优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条件,要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的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观察、分析、思想、操作、讲述等。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更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第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点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开阔学生视野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还存在着老师个人的一张嘴加上一支粉笔的上课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维持了很长的时间,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势必会被以多媒体运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所取代。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集中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这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本身是关于“数”的学问,是相对枯燥相对抽象的。但是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影像、图片、文字、动画的集合,把原本抽象的、生硬的“数”的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融合到“数”的探索过程当中去,对于富有求知欲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进入数学的世界,原本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的课堂,数学不再是单纯的关于数的抽象,而是关于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的提炼,大量真实丰富的生活信息融入课堂,原本黑白的课堂就会变地多姿多彩。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发挥了感觉的器官,更愿意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四、改进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式教育”的影响,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仅看分数的高低,统考、升学考还严重束缚着广大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脚,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要真正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以形成这样的共识:数学教学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学生计算、解题,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学会做人;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不仅仅是看学生读了多少书,而凭一张试卷决定,而是取决学生知识吸收、内化的程度及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素质状况,并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劳动技术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1]李云中.探讨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的教与学[J].学周刊,2021(12):47-48.
[2]赵福东,逄淑慧.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的路径浅探[J].学周刊,2021(12):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