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苏琴新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苏琴新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对知识与技能掌握,而是更加看重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新的教学理念也为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满足书本上的教学,而是要重点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上的自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苏琴新   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小陆小学  广西 南宁  53011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对知识与技能掌握,而是更加看重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新的教学理念也为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满足书本上的教学,而是要重点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上的自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 小组合作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44-01

        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初步的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拓展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要把小组合作的优势与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1、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1.1问题设置的不合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转变教学思维与理念。然而,还存在一部分的教师没有对新课标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只是存在于表面。因此,并没有对问题的设置进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这就导致有些问题设置的不合理。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复杂。简单的不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答出来,复杂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也很难得出答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1.2分组不科学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在分组问题上也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不是主观臆断,随意分配的。一部分教师没有对这个问题给予重视,在分组的时候也是随意分配,这就会使得一些学生在小组中被忽视和孤立,不能融入到小组的讨论当中,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2.1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就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然而,他们又有着强烈的好胜心,若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就一定要按时完成,争取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此,他们的参与度也较高,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保持着较高的热情。所以,老师要把学生们的这种特点充分的利用起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一些任务的布置要合理,把他们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教授乘法的时候,把基础知识先讲给学生,然后再出一些计算题目,让他们进行自主判断。再写出几个数学等式,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来验证所提出的等式结果是否正确。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不但可以提高小组的协作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把老师写错的等式进行修正。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效的,老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合理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来让他们完成学习内容,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热情。
        2.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授的过程当中,要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通过良好的互动,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这样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纠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或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2}。例如,在学习加法的过程当中,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糖果,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加法的计算等式,答对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糖果,这样,既符合了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又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2.3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成员
        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的时候,要求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3}。比如,学习基础的不同、对于数学课程兴趣的不同、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不同、实践能力不同、思维逻辑能力的不同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不同等等。教师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差异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之上,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人际关系。不但要保障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还要确保成员分配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剪一剪》一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分成小组,让小组中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其进行裁剪,而其他学生可以从裁剪的过程与结果中对图形的旋转规律与平移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在每个学习小组都用安排一个小组长,并且有着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习上也是名列前茅,这样可以在其他组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的给予帮助,并且还可以负责与其他小组进行探讨与沟通,和教师有着良好的交流,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对课堂教学结构起到优化的作用。
        3、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相符,并且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与评价。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客观事物也没有一个全面、主观的认知,通过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独立对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答案的探讨,把成功的喜悦进行分享,有利于学生自我情感能力的提升。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趣味性较强,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与逻辑能力,进而培养“一题多解”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意识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互相启发,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拓展,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秦小荣.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000(042):276-277.
[2]洪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低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 000(003):30-30.
[3]张海云.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9):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