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吴大海
[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物理实验,教师通过在实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来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并融汇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是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导,正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授学生纯粹的物理定义和定理,不如教授学生真正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自己亲生经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真正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出学

吴大海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业庄初级中学  235291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物理实验,教师通过在实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来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并融汇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是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导,正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授学生纯粹的物理定义和定理,不如教授学生真正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自己亲生经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真正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82-01

        引言
        物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学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设不到位,忽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进一步优化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一、组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真正地运用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行实验探究。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动手实践,在实践探索中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不单单是在物理实验课上进行师生共同探究,也可以在家庭中与父母进行开放性实验探究。在物理实验课上进行实验,主要的引导者就是教师,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督促学生积极动手,真正地投入到物理实验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在家庭实验中,家长则是组织实验的引导者,家长积极引导学生在家做简单的物理实验,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完成一个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如此一来比在学校中进行物理实验,收获的知识更多。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较好的手段。实践动手不是平白无故想出来的,在平常生活中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开发并设计各种物理实验,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实验的探究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时,由于这两种知识容易混淆,不易区分,所以需要用实验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用碘的升华和凝华来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实验完成,让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加强学生探索意识,拥有探索精神,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二、立足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生活探究的能力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实验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借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解释物理学理论,能帮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进行《物态变化》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引入“物态变化”这一概念,可以借助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一些现象进行提问,比如“你知道天上的白云是怎么形成的吗?”“你知道雨、雪、霜、雹、露的成因吗?”之类的问题,由水在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引入当堂要讲解的内容。在正式开始教学过程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实验器材,将水在加热情况下变成气体的过程和冻结情况下变成固体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并结合课堂引入部分讨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同时,教师需要将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态变化引入课堂,比如冬天被凝固的衣服,如果拿到温暖处,会重新变湿,而持续放在温暖处,最终会变干。这其中就涉及水的固体—液体—气体的三态变化。而衣柜里随处可见的樟脑丸,在一段时间后的神秘消失,也是固体升华成气体的生活实例。在研究物态变化的时候,就必须要引入“沸点”这一概念,这也是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借助“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来更好地解释沸点和影响沸点的因素。生活中这些随处可见的例子,对帮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都有着很好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三、明确实验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弄清楚探究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探究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实验探究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具体实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对多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确立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同时,教师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要严格把关,时刻关心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明确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的安全可靠,注意学生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但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也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大的框架没有问题且实验的方向正确,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就可以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并不断完善实验的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角度思考法、逆向思维法、缺点列举法等方法辅助实验设计,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做好认真仔细的观察,并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记录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温伟程.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3.
[2]梁国平.乡村初中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0):53.
[3]潘春梅.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