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唐吉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学生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全面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唐吉   四川省西昌市第十小学  615000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学生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全面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79-01

        引言
        小学时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的数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讲,独立思考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饱满的学习热情的驱动下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可以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因此,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三个角度,浅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第一,教师要在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推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教师要善于以游戏为载体,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游戏作为学生认知世界的主要渠道,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及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游戏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契合了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认知特点,可以以一种学生喜欢与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感知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在参与竞赛的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教师教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比仅仅教授学生某一个知识要实用得多。例如,教师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时候,如果开门见山地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机械地记忆,就会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新知识,从而丧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提前设计好方案,利用提问和实践操作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找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来数一数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每条边的长度是多少,每个角的角度又是多少,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经过比对之后找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实践操作测量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一个新的事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实践测量来发现规律并进行独立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质疑的培养
        在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质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提出质疑让学生的潜力进行展现,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促使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是学生能够产生一定思考力的前提,也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探索的途径,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且适当地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并且针对自身的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小学数学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课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活跃,这也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阶段。数学的答案是有一定规范的,但是解题的过程有所不同,一道题可以有多种的解决方法,并且都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灵活的思维,并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且进行独立的思考。例如在《加减混合》的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加减之间存在的关联,并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出与加法、减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探索能够运用几种方法来进行加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创新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学习思考中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唐勤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87.
[3]李云霞.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智力,2020(28):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