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义李龙
[导读]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活动中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属于科学类课程且知识抽象难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够灵活,而且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要想促进整体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师可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本文针对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试述,并提出部分适当的应用举措。

义李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中学   542699
【摘要】物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活动中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属于科学类课程且知识抽象难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够灵活,而且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要想促进整体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师可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本文针对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试述,并提出部分适当的应用举措。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理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78-01

        高中教育物理学科分层教学法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这是由于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而成的,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由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相比初中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表现陡然增加,课堂上的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改变高中物理学科的这一教学现状,分层教学理念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该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方案及策略,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契合学生个体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
        在将分层教学理念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依据应该以班级整体物理水平为基础,而并非根据某一次物理测验分数的维度来决定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根据对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在对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能力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老师要明确了解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探讨物理问题的积极性、课后完成物理作业的情况、平日物理测验的成绩,并且将学生的这些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整体情况入手,将班级学生按照物理学习能力从高到低分成三个层次。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能够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还要具有比较扎实的物理基础,在课堂上具有优秀的表现,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层次的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能够主动对具有较高难度的物理题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具备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物理问题的意识。低层次的学生要竟可能提高掌握基础性物理知识的能力。根据研究能够知道,每个班级中,中层次学生占据的比例最高,高层次学生占据的比例比较小。通过这样的分层,能够有对性的对学生开展物理教育。
        二、对课程的讲课内容进行分层
        在切实讲课过程中,老师也要知道分层讲课方式,不只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开展分层,还是一种讲课和教授的方式。在每节课正式开展之前,老师能够应用分层讲课模式,同理在讲课结束后也能应用。


首先,分层讲课方式在上课前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高效进入到物理内容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开展这节课的学习,如果老师在教学以前就把本堂课的讲课重点讲出来,学生就会出现不良解题的情形。经过分层次的开展讲课铺垫,可以使学生在回忆原来了解的内容基础上,更快速的知晓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对结束后的分层讲课,老师也要清楚,可以依据不相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作业的制定,防止作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紧迫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之后有更多时间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相对表现平平的学生来讲,老师能够在基础问题的安排上给其设计一些多变的题型,让学生深入思索,帮助学生奠定向上一层次晋升的基础。比如,在教授晶体的熔点以后,老师在作业的安排上能够划为三个阶段,对于第一个阶层的学生来讲,老师需要让其把晶体的内容完成整理与记忆,然后进行基本题型的练习,对于表现平平的学生来讲,老师能够提出一部分与晶体性质相关的题型,让学生完成推理和探索,并且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把已有的内容进行关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需要把所有高考中较为经典和难度较大的题型整理出来给学生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改革技能。
        三、对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分层
        课堂上的练习和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更是学生运用和巩固知识点、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物理这样一门理科学科,学会应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更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分层也是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不同小组对于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不同,课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类型题。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接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课堂知识还是不能够充分理解的小组,利用这一类基础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不断的强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这一类比较简单的基础题,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2)基础变形题。主要是针对中等的同学,在基础题之上稍作变形,使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爱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3)拓展发散性题。这类题目主要是针对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很强且善于动脑的学生,这类学生总是比较活跃,不满足于对课堂知识的接收。因此,设计一些往课外延伸的作业,使学生能学会自主的学习课外知识,拓展知识层面,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是,这样的作业分层并不是绝对的。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因此,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们也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在水平,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让他们做一些拓展发散性的题,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以及潜在的学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分层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强冠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21(21):121-122.
[2]龚志成.信息化促进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