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一颗希望的种子 搭一个成长的阶梯——两位学生德育个案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强丽莉
[导读]

强丽莉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荟萃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77-01

        自参加工作以来,几度担任班主任职务,最深刻的当属刚刚毕业的彻头彻尾所任的这届了,班上的每位学生都像我的孩子一样,从他们初来学校时的怯生生一直到毕业时的果敢,帅气,朝气蓬勃,都深深地在我的脑海中。三年来,他们绝大多数都能够做到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品学兼优者大有人在,但所谓的“问题”学生也不乏其人。在这众多的学生中有两位同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下面我就这两位同学作个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学生个案分析 一
        (一)学生个案基本情况
        学生沈同学,男,15岁。父母分居两地,父亲在江苏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和母亲一起在本地生活。该同学学习目标不明,对学习毫无兴趣,思想懒惰。上课基本都是魂不守舍,心不在焉。但是该生体育很好,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二)个案主要问题分析
        为了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明确努力方向,我经常找他谈心,总是从他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开始,进行交流和沟通,和他一起分析他本人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①学习目的不明,学习态度不端正。②学习缺乏进取心,主动性差。③自制力差,放任自己的言行。
        (三)个案转化过程及策略
        经过多次谈心,我了解到他父母在对他的教育上分歧很大,母亲的个性让较为成熟的沈同学感到抵触,往往是通过玩手机游戏的形式找到快乐,得到放松。父母对他想从体育这条路很是反对,以此希望他能把学习精力放到文化课学习上去。而小孩子却因为父母的不支持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父母相处得比较差。对学习产生了反抗情绪,后来就陷入恶性循环。
        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帮助他分析父母的想法,让他能理解父母的苦衷,也就体育特长进行鼓励他,有特长是好事,可以通过发展特长,带动文化课学习。人虽然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时间是可以优化的。可以把发展爱好和文化课学习整合起来,相得益彰。体育和文化课学习一定要两手都抓。不然,发展都是有天花板的。
        孩子通过与我的交流,逐渐树立信心,明确了奋斗方向。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母亲得知后,强烈反对他碰体育,甚至学校的体育课,各种体育比赛都不允许他参加。以此相逼,让他好好学习文化课。
        这不但是引导孩子的一项工作,和家长的沟通,形成合力在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暑假我顶着烈日,去他家家访。希望能通过这样的面对面谈话,能让孩子及其父母都能统一意见,家校联动,为孩子的发展铺平道路、搭建阶梯。
        想不到的是,在初中两年多的时间里,父母还是反对,甚至都不接我电话。眼看这个可怜的孩子一天天在学习上散失信心,并沾上了游戏,和个别女生交往过密等麻烦事。我还是忍不住和他的父母进行长谈。这一次他的父亲松动了,决定请一个教练帮他集训。疫情耽误了三个月,仅仅集训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而且都只是每周利用一两次的下午时间,孩子最后突破重围,在众多参加省示范高中田径特长生选拔中脱颖而出,以全市第二名被省重点高中录取。
        (四)个案转化基本成效
        通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谈心谈话教育、感化,该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学习目标有了认识,学习态度大有好转,明确了努力方向,在班主任及体育老师大力支持下,获得了信心,并最终获得父母支持,走向阶段性的成功。
        (五)个案总结
        1、要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掌握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要真正地爱学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并且要让学生知道你在爱他,真心地在帮助他。
        3、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以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4、教育者要有耐心。欧阳修说的好:“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持久之功”。
        5、老师与家长加强合作,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生个案分析 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王同学,女,15岁。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这个小女孩在第一次家长会前夕引起了我的注意。班级里43名学生的情况我是都了解的。十几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我也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和他父亲第一次通电话,让我倍感奇怪。他爸爸说,孩子有什么事情不必找他,他没有时间管她的事,只要找孩子奶奶就行了。
        作为一个母亲的我,对于这个孩子爸爸的言辞大跌眼镜,我委婉地跟他谈了许多,终于电话那头的家长有了变化,并答应第一次家长会一定会来参加。
        王同学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这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脆弱,并还有一点自卑。
        (二)、个案辅导过程及策略
        1、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最初和他父亲的交流并不顺利,通过努力她的父亲开始对女儿的学习用心,也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也有了补偿之意。我和王同学家长谈了许多,最主要的还是希望,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因为她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是管不到的,手机又是随身带着。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长相成熟内心单纯的女孩是比较令人担心的。从和她父亲交流中,得知孩子比较喜欢绘画。我马上建议孩子坚持爱好,并建议她父亲能请一个女大学生辅导她功课,最主要的是受一点正确的引导,能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人陪伴、帮助。这样能弥补孩子自己的孤独感,不止于陷入到网络游戏和不实交友中去。
        她的父亲还是比较支持的,虽然条件也不是很好,还是做到了请了一位女大学生陪伴她。经过一个月不到,孩子的状况大有改观。
        2、关爱学生,多做学生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我多次找王同学谈话,由于该生有点不大愿意与人交流,我总是轻言细语、找她感兴趣的话题,从鼓励开始谈话教育。
        从她比较合得来的几个同学那里得知,她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关过小黑屋(无从得知真假),顿感孩子的可怜,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折磨人性的背景,要么是不好的家庭教育,要么就是让人痛心的成长历程。
        我,一个路遇他们的人,不能陪伴他们一生,但,只要能一起走,一定努力帮助、鼓励,真诚陪伴、付出,竭力转化、引导。做他们学业路上的引路人,启发者,默默祝福的人。
        (三)、辅导成效
        经过三年孜孜不倦的教育、培养,这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观,培养了良好的爱好--绘画,并在初中毕业后在本地口碑甚好的艺术学校继续为理想努力!
        (四)、个案总结与反思
        在我的眼里,学生没有差和好的区别。只有一群有着不同爱好,不同梦想,处于不同花期的孩子们,他们渴望温暖,渴望关注,渴望理解,渴望新知,我们要做有心人、知心人、领路人! 让他们站在我们的心界之上,格局之上,甚至资源之上,有更好的发展,作为教育人,我们做好一个园丁,默默种下希望的种子,做好指路人,给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让他们在合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爬越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