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的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何嘉宁
[导读] 近年来,0-3岁婴幼儿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长期占据主要地位,从国家到幼儿园再到教师,都对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接受的保育与教育的质量给予的关注度较少。本研究从幼儿未来发展的方向来分析当前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增设托育机构;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习等建议。

何嘉宁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摘要】近年来,0-3岁婴幼儿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长期占据主要地位,从国家到幼儿园再到教师,都对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接受的保育与教育的质量给予的关注度较少。本研究从幼儿未来发展的方向来分析当前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增设托育机构;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习等建议。
【关键词】0-3岁幼儿;隔代教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67-01

        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指在不同的情况下,祖辈或曾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而0-3岁婴幼儿生命初几年的发展是人生的最重要时期,根据资料显示,目前由祖辈参与养育的 0-3 岁的婴幼儿超过 70%,受到隔代教育双刃剑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大趋势从亲子教育向隔代教育转移。社会应把幼儿获得科学良好高质量的教育放在首位。自2001年至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要求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努力提高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的质量。
        一、0-3岁婴幼儿隔代教育存在问题
        (一)行为问题
        幼儿的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是0-3岁婴幼儿时期。这个阶段婴幼儿的个性发展萌芽,并且幼儿独立性发展关键期是在1-3岁。婴幼儿自我意识于1.5岁后对“自我”的认识,“我的”概念,初步的“私有”观念出现,祖辈家长的溺爱、纵然和过度迁就,不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适当限制。1-3岁的幼儿情绪反应,除了满足需要,还有大量的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1岁左右是幼儿情绪理解的里程碑,如“小雨的父母在外务工,被送到祖辈身边生活,父母节假日才能回来几次。在祖父母家里生活时就显示出情绪方面的问题,寸步不离祖母身边,一离开就哭闹。每当父母回来看他的时候,先是敌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缠父母。外出看到其他幼儿玩的时候,只是在旁边看从不参与。”
        (二)教养内容问题
        首先健康教育:断奶时间晚、饮食营养不均衡、危险物品的使用,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如:曾经见过一个孙女(28个月左右女孩)任性,奶奶会说“再不听话大灰狼把你抓走啦,或妈妈不要你啦”等言语。有些祖辈家长用恐吓的方法,为幼儿的心理埋下了隐患;其次大脑智力等开发方面,祖辈家长认为嗅觉、视觉、触觉等感知觉对幼儿的发展并不重要,制止幼儿的动作操作,缺乏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饮食习惯:祖辈家长常会喂幼儿吃饭,对幼儿的吃饭地点没有限制,喂饭时常常追着喂;再比如品德修养方面:(1)尊老爱幼的传统只有爱幼体现得淋漓尽致,祖辈父母一切皆以幼儿为先,缺少培养敬爱长辈的意识,逐渐只会让幼儿的自我中心化更加强烈。(2)礼貌问题,幼儿1-2岁时期,咿呀学语,就应初步学习礼貌用语,祖辈家长常拿不爱说话、内向等搪塞,没有在初始时期给予婴幼儿充分的引导。
        二、0-3岁婴幼儿隔代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祖辈家长教育观念滞后
        祖辈人往往缺乏早教意识,对幼儿早期阶段教育不看重。岂不知,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生长非常迅速,体重、身长都明显的增长。


0-1岁时大脑生长发育最迅速,1-3是幼儿行走、手部动作开始的一个重要时期。祖辈家长很少允许幼儿在不同的地方练习走路,怕孩子摔倒,剥夺幼儿练习的权力。比如:练习上、下台阶,转弯走弯路等。0-3岁婴幼儿的手部动作是非常丰富和活跃的,这个时期,婴幼儿是通过手部的一些动作去认知世界,最频繁的就是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练习教育,比如:练习抓、握、拿、放、撕、换手等动作,促进幼儿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大战和相互间的协调,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
        (二)祖辈家长知识水平受限
        祖辈家长进行隔代教育所呈现的总体水平的平均值低于父辈亲子教育的水平,亲子与隔代教育的差别显著。祖辈家长所掌握的知识老化、接受新事物较慢,对当前社会发展和要求缺乏了解,凭陈旧思想观念,特别是在幼儿在0-3岁的阶段,用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导致隔代教养质量下降。据调查显示,0-3岁婴幼儿隔代教育中大量祖辈家长认为,家庭早期教育可有可无,对科学化的早期教育持轻视和怀疑状态。这就是祖辈教育的弊端。
        (三)父辈家长教育责任缺失
        父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责任人,照顾教育子女本就应该是父母的责任,不能用工作繁忙、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等避开或减少自己教育幼儿的责任。父辈家长对于0-3岁早期教育的轻视,出现过度的隔代教育导致亲子教育缺失,父母对婴幼儿身心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三、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建议
        (一)增设托育机构,解放祖辈双手
        近几年,我国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四起,以提供不同模式的早教课程为主,但提供的托育服务极少,并且价格较贵。针对这种现状,要倡导的是为便于双职工父母、外出务工父母等,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降低隔代教育数量,聚焦“带娃贵”“托育少、难”等突出问题。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我国已开始将普惠性托育服务的试行,落实建设托育机构。等待托育服务的普及,减少隔代教育的数量,从而,有效提升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质量。
        (二)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开展学习
        利用社区里现成的教育资源,与社区中的其他家庭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社区可为祖辈家长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社区举办“走进社区”的隔代教育讲座,如:“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联合村计生协,邀请镇江市家庭教育公益行授课专家老师给社区内的爷爷奶奶们开展了关于“隔代教育”的主题讲座,参与群众有60余人。”类似的相关活动,能够帮助祖辈家长从社区的组织学习中,树立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方式,并最大优化隔代教育的有利一面。
        四、结语
        生命最初1000天——0-3岁,这个时期父母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建立,有助于形成婴幼儿良好的依恋、情绪、行为习惯。父辈家长能与孩子进行各种类型的活动,帮助婴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不同的能力,可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样的一段黄金时期,0-3岁婴幼儿的亲子早期教育不可被隔代教育所替代。虽然托育机构在逐渐向普惠性发展,能够缓解当前隔代教育的现状,但也要从意识上重视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明确教育时机,真正地做到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