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王奠华
[导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独立的关键时期,为启蒙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与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对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形式与实施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构建新的课后作业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实力与学习效果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王奠华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义务教育学校  644311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独立的关键时期,为启蒙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与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对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形式与实施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构建新的课后作业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实力与学习效果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创新设计;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86-01

        引言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等作用。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应促进高年级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尊重学生个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与实施时,教师需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分析,客观认知小学生的学习差异化与个性化,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设计策略。为突出学生个性,教师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当保证语文布置作业的多样性,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语文作业,确保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下,要突出语文作业内容的多样性,教师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当依循学生的学习优势与不足,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内容,保证学生可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不断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弥补和提升自我学习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对课后语文作业形式进行改革创新,避免陷入重复的书面作业设计瓶颈中。教师可依据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合理地对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形式进行调整,如口头作业、视听作业、实践作业、书面作业相融合。口头作业,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布置的相关口头作业,保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延长;视听作业,即学生在课后利用家庭的电视、电脑等设备,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自然保护理念;实践作业,即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基于家庭条件进行实践操作,与父母携手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书面作业设计时,教师需合理地减少书面作业量,以保证其他作业完成效果,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空间。
        二、设计课后体验式作业,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基本情况及特征展开分析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为年纪普遍都比较小,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都较重。


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设计课后体验式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领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课后体验式作业的特点就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特殊的预习方式对教材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该方式作业的布置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更好地接受教材内容做准备。与此同时,课后体验式作业的布置模式还摆脱了传统枯燥的作业布置模式,该模式的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课前预习与课上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学习进展以及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当针对五年级上册《松鼠》这节内容展开教学时,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体验式作业的方式,先让学生通过查看与松鼠有关的书籍材料或者观看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教材主体的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信息的收集和了解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在体验式作业中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对“本文中松鼠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进行讲述的?”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并在该过程中发表自身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探索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并在该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
        三、作业由普通的对课本的练习型向其他方面的趣味型发展,赋予作业情感性
        在之前繁杂的作业中,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开发,只是一心想要完成作业而不是培养自己的兴趣来完成作业,并从中学到该学习的知识。所以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尤为重要,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把学生对做作业持有的无可奈何的心理转向自觉、具有主人翁意识、饶有兴趣地完成作业的心理,变负担为爱好,使教师改作业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欣赏。教师在课堂上要整理出知识的精华,做到精讲精练,对课内练习的设计要提前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当天对所学知识做到消化完毕,及时巩固消化知识,并且将其当作一种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教师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融入对学生巩固消化知识的思想,这样学生才更加有效做到对知识的消化。语文教学中,那些尤为显著的问题,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阶段要想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则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等整体情况,并从中通过设计应用文本再创型作业、积累应用型作业以及课后体验式作业的布置方式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努力,基于学科素养的要求对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锻炼的同时,也要有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发展,以更加新型的课堂以及互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振辉.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06):94.
[2]王敏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19(A4):39-40.
[3]李肖锋.解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教育,2019(27):179-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