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肖晓飞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肖晓飞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开放性讨论,设计有效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旨在指导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体系,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寻找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肖晓飞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9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开放性讨论,设计有效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旨在指导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体系,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寻找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思维;教学研究;高中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18-01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逐渐注重学生历史思维活动的培养。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从学习转向记忆。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可以合理运用历史思维。在历史的学习中,重点是学会分析,总结,合理运用。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核心是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结合教材,丰富史实,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和初中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内容相互重叠,考验着高中教师的知识素养,高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高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复习初中知识点,在教学内容中了解高中教材的重点,增加内容丰富史料,然后让学生带着思维进入历史情境,在提炼答案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堂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了更多的新知识,丰富了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为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学习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知识的不断扩展和巩固,历史课程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学生系统地学习不同方面的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学习进度明显提高。
        2 帮助学生整理史实,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对于初中历史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历史内容增加,需要记忆的空间变得复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重点,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编写的顺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梳理知识点。纵观历史,有很多史实是有因果关系的。比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愈演愈烈,发生了多次侵略战争。同时,一大批有识之士希望在夹缝中通过改革改变中国被压迫的状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其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征地补偿,中国人民生活在战争中期的深水中。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时间的发展,将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列出,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框架,在有效记忆历史事件后,学会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教师也要注意正确梳理史实。前提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历史知识和事实,实现有效记忆。如果他们对教科书的内容没有扎实的把握,就不能有效地总结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3 不断丰富教学方式
        符合时代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会感到死板僵硬。比如老师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时,列举不出秦始皇当时为国家统一所制定的政策,以及对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影响。还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对于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深远的影响。比如“写同样的书,开同样的赛道”这个概念,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在其他方面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就像“普及普通话”的政策一样,史料也证实了这种方式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影响。



        4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供动力
        兴趣在学生学习某种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得到激发,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应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根据要求合理安排完成历史课教学任务后的时间,将讲解的现实部分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形成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合理运用历史的精华到现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这样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
        5吧通过正确阅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养成历史思维的习惯
        学生在高中学习历史课程时,应注意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培养正确的教材阅读方法。高中生课业负担更重,预习时间更少。在教室里,经常是老师记住学生说的话。没有多余的时间对讲解内容形成独立思考,没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课后做题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很好地理解知识。对此,教师应在讲解前让学生预习一遍段落标题,不理解时及时勾画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时牢记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中独立思考,尽量整理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历史思维形成历史思维。另外,老师还需要发现,为了节省练习时间,有些学生会形成依赖课本上的答案,思考答案,以为自己理解了答案,然后马上背诵,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的习惯。到了考试的时候,如果稍微改一下题,就没有思路了,或者思考时间长了,就没有完整的解决办法了。原因是考试时间不够。教师实际了解情况后进行分析的原因是,他们在做题时被答案所禁锢,没有提高答案的思维,没有理解问题的核心,只是简单地专注于答案的死记硬背。
        6 讲练结合。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高中历史理论性很强,有些知识点学生必须经过一些训练才能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重要的历史知识外,还要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设计一些有效的习题。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一些选择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分成四个知识点,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转化成简答题或者分析题。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锻炼归纳分析能力。尤其是解题时,注意复习题目,理清思路。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结论出发,看到结论二是发展已知,从已知到已知,逐渐到未知。当两者相通时,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相对容易学习,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但是实践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综上所述,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点。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总结规律,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为素质教育的普及提供保障。
        7 结论
        总的来说,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规定完成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通过改进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最后,学生可以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8, v.4(04):83-84.
[2]毕田梅.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初探[J].中外交流, 2019,000(008):116-117.
[3]魏伟.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中旬),2016,13(6):320.
[4]唐云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6,(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