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谈鸿英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 而数学课堂则是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改变教学思想,不仅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谈鸿英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 而数学课堂则是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改变教学思想,不仅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15-01

        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寻求改变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基础性关键学科,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提升。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为了确保小学生未来能够满足时代需求,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拥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条件。但以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看,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难以被调动,学习成绩难以实现较大的提升。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讲解,由于对学生实际数学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忽视,导致教学有效性大幅降低。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导致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效率普遍偏低,学习成绩也难以提升。
        二、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为了构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形成师生之间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而推动平等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当学生长时间处于良好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会得到提升,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有一定的空间与时间,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晚上,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进而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趣与热情。而学生的自主与独立是学生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相对自由的自主学习空间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主动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进一步实现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三)创设合理情境
        为了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充分体现与发挥,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置,确保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为了有效实现教学内容对学生主体发挥的作用,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团体合作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确保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等优势的发挥。其次,教师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以自身接近经验为主导,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教材内容为基础,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互补作用。另外,教师在对新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保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与阅读时,拥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学习。此外当学生对未知答案进行探索分析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好时机。当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后,学生在提升自身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时的难度将大幅降低。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为教学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与调节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环节。受以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过度重视,导致教师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阻碍。为了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步伐,教师首先要摒弃一样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当下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使用价值与可行性较高的教学评估机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采取整体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还需要结合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例如日常学习新状态、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良好的培养,学校应以学生发展方向为基准进行评价,保证学生在得知评价结果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学生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时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及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鹰.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59-60.
[2]宋庆华.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