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浅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苏朝勇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创新能力等,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出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苏朝勇    贵州省兴义市坪东小学  5624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创新能力等,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出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40-01

        引言
        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钥匙,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旨在解决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推动学生实现终身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这种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到的知识也局限于课本,不能灵活运用,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要想打破原有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最终的教学宗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的思考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才会记忆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我国的教育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都是将知识机械性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知识进行及时地掌握与理解,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这种教学的方式也不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课堂的氛围也会变得严肃,教学会更为枯燥。


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改变教学的现状,让课堂的氛围能够更加活跃、民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指引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主动的提问并且参与教学的活动,教师在讲授新知以前,学生需要进行预习,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用不同的方式得出数学问题的结果与结论,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运用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乘法运算定律》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对其中的规律以及公式等进行相关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发散的思维,使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多设计趣味性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事情都有很大的好奇心,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多设计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题目,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兴趣浓厚的事物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和小学生喜欢看的一些动画片进行结合,让动画人物陪伴或引导自己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表演其场景,帮助理解题意,抽象数学模型。例如相遇问题,就可以请两个学生来扮演两辆行驶的汽车,同时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也可以同桌两个人各拿一块橡皮,以桌子的一边为路线,模拟相遇问题。在理解了题意之后和学生一起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自己的具身学习中探究出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四、制定新颖独特且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抽象性。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比较吃力。当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如果学生在理解层面出现问题和阻力,他们通常习惯于质疑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引导,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学习效率。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现象当作例子对学生进行引导。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一些实际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筛选出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由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落实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理念,坚持以努力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积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持续开展互助合作式学习小组讨论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切实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着力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从而为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08):149.
[2]曾轶群.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9,12(06):24-25.
[3]徐燕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思考能力培养策略[J].中华辞赋,2018(11):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