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陈宪林
[导读] 教师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和方向,在地理教学当中通过设计、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夯实学科基础,不断拓展地理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陈宪林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中学  636475
【摘要】教师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和方向,在地理教学当中通过设计、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夯实学科基础,不断拓展地理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37-01

        引言
        高中地理教师要扭转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和做法,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占比,促进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适当穿插,在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中,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一、当前地理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实践活动的时间制约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而每周安排的地理课程时间并不充裕,老师不仅要完成课本内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抽出时间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时间上的问题降低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可能性。而每一次地理实践活动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偶尔组织一次两次还可以,但是如果变成实践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老师本身地理实践力缺乏
        在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和辅助者,但是很多地理老师自身就缺乏地理实践经验,在组织地理实践活动中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在实践活动中难以发挥出引导和辅助作用,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选择实践时机,保证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关注,也由此出现了不少过于极端的教学情况,片面追求在地理课程当中开展实践活动教学,甚至每堂课程都要进行地理实践,而并未充分考量本堂课的学情、内容和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未掌握好活动组织开展的时机,导致实践活动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走向深入,也不能够获得理想效果。选择恰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时机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理解各个实践活动的意图和教学间的关联,把握学生认知层次,思考在哪个时机设置活动,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选择的时机要能够将把学生从地理知识学习环节引入地理实践环节。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本课教材所安排的实践活动内容是对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进行演示,同时填写好教材中的表格,对比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个活动不会占用过长的时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把实践活动的时机选在讲解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后,鼓励学生结合刚刚学习到的内容填写好表格,并指导学生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过程。这样的时机选择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课程安排的科学性,确保实践活动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课外实践,拓展活动空间
        在过去的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也常常会把学生限制在有限的课堂空间,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但是因为空间有限,可以带给学生的启发也是非常有限的,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于是教师可以拓展思路,找准时机组织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并在实践当中积极打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指导课外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运动、全球气候变化等几个章节的内容,组织开展模拟温室效应的地理实验活动、野外气象观测活动、参观气象局与气象站的活动等。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对课堂知识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而又愉悦的学习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地理专业技能。
        (三)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集体外出安全问题是阻碍户外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许多家长会担心在孩子参与户外地理实践活动中发生意外。对此,为了可以保证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可持续性与连贯性,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教师与家长“三位一体”,解决外出安全问题。例如,可以在寒假与暑假期间,让家长抽出一定时间带孩子进行旅行,在旅行中要求他们关注当地的社会经历地理特征与自然地理特征,且通过记录制作成PPT,回校以后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当然,目前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遇到的阻力是比较多的,如学校投入不足,不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即便是用于地理教学的专业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也十分缺乏;还有地理学科课时紧张,难以保证地理实践活动的时间。
        (四)开展野外考察活动
        野外考察活动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学生通过对地理环境以及组成要素的实地考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既能够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内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课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野外地貌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去观察河流附近地貌的特征,从自然环境角度思考其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既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地貌的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为了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实施,高中地理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地理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教学当中引入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当中消化理论,锻炼实践能力,构建日益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最终起到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耀杰、周琳.面向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原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6):9-11-24.
[2]闫龙.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发展评价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