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智慧课堂构建的感悟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苏亚辉
[导读] 科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各种新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技术与教学融合,有助于教学资源以辅助性的角色服务课堂进程,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媒介。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智慧发展,师生情智交流。文章提出了一些笔者关于智慧课堂构建的感悟与反思。

苏亚辉    浙江省新昌县鼓山中学  312500
【摘要】科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各种新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技术与教学融合,有助于教学资源以辅助性的角色服务课堂进程,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媒介。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智慧发展,师生情智交流。文章提出了一些笔者关于智慧课堂构建的感悟与反思。
【关键字】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课堂教学;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24-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更为深入,课堂教学模式随之发生了变革。浙江省历来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鼓励基层教学单位展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研究和实践。如何提升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水平和加深学生个别化深度学习,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始终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7年12月19日,“2017中国•杭州高中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暨杭州市智慧教育“融•创”学习共同体第二十一次活动”在杭州第九中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国的智慧教育专家、高中名校长、骨干教师等500余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大会以“技术改变教与学---基于学生自主能力发展”为主题,旨在共同谋划、探索智慧教育的发展之路。
        在“智慧课堂观摩”活动中,杭州九中一位数学老师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教学。平板电脑中不但有传统课本的教学内容,还有学生习题的实时反馈,通过无线网络与投影仪相连,便于演示,突出重点。教师无需个别提问,系统还可以自动统计出学生的准确率,易错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安排下一步教学活动。整堂课知识饱满,学生热情,参与度很高,师生互动有效,真正的做到了向45分钟要效率。
        这样的一节智慧课堂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感悟和反思: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课堂?
        不同的文献给出了不同的说法,网络上的答案令人莫衷一是。智慧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出师生的智慧,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才是其关键所在。智慧课堂是一个工具,如何利用,如何使其教育效果最大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地方。
        笔者认为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晋欣泉等给出的定义比较确切——智慧课堂是指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支持下,以促进师生全向互动为抓手,以“低耗高效、轻负高质”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为终极目标,为每位学生带来最大获得感的课堂形态。如晋欣泉等在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构建了包括精心设计、精细授导、精炼研习、精准评估和精益辅导等的“智慧课堂 5J模型”。
        二、智慧课堂的特征是什么?
        智慧课堂最大的特征应该是“动”。一是知识生动。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点阵笔,教学一体机等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因为有大数据的支持,教师可以恰当地举出需要的例子,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融入课堂。鲜活生动的知识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二是师生互动。


与智慧课堂相对的传统课堂仍然存在着模式化、静态化的问题,课堂互动往往是教师“动”而学生“不动”,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课堂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可以为师生模拟现实环境,便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资源的多维全向互动,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新活力。
        智慧课堂具有动态反馈的特征。相比以前个别提问,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分析教学数据,快速掌握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实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干预,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和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观摩课后,就有学生对记者说:“以前老师要么讲的都是我们会的,或者很难的。现在我感觉上课有意思了。”
        智慧课堂还具有减负高效的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场所,抓好了课堂就把握住了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个别化深度学习是“精准教学”的两个重要体现。相比传统课堂“课堂效率低—学生掌握差—课后拼命补”的怪圈,智慧课堂借助丰富的媒体支持、高效的全向互动、精准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能聚焦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学生的个性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课堂上,布置少而精的学业任务,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三、智慧课堂的实质是什么?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就是智慧的开启,虽然智慧的开启离不开知识,但发展智慧不能简单地依靠知识的习得,而应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究。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处于主动和发现的地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副校长Cindy Fan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即“沉默”(Silence),“回答”(Answer),“互动交流”(Dialogue),“提问质疑”(Critical)和“辩论”(Debate)。中国大学的课堂往往是“单声道”的,由老师讲,学生听,多数属于“沉默”的境界,少部分处于“回答”的境界,“互动交流”很少,“提问质疑”和“辩论”则更为稀缺。
        我们要深刻反思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还是智慧课堂,其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等都应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根本条件,建立在教师独特的课程认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体现“转识成智”,最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始终要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即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学习智慧发展,突出学生对生命智慧的关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跑道”。
参考文献:
[1]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09).
[2]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
[3]晋欣泉,田雪松等.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课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06).
[4]新蓝网.课堂教学用上“大数据”老师上课更精准[DB/OL].新闻大直播,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